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传世关于友爱的讨论,亚里士多德的论述最有根据、意义最深远。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既取材于当时古希腊社会流行的友爱观念,又借鉴了前辈诗人、哲人、悲喜剧著作家的友爱观。《荷马史诗》中伙伴亲密相伴的友爱观念,对亚氏的友爱论影响尤其大。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卷八、九中,亚里士多德评论了柏拉图《吕西斯篇》的友爱观,评判了柏拉图的爱欲观。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卷八、九中引用、化用了诸多悲喜剧著作家、抒情诗人的诗句。因此,可以说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最有依据,研究亚里士多德对前辈友爱观的吸收与批判是深入理解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的佳径。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以两卷篇幅专论友爱,其中涉及友爱的性质,友爱的类型,友善、爱与友爱之间的区别,公正与友爱的联系等。亚里士多德友爱论不仅内容广泛、逻辑严密,而且意涵丰富,卷九章四、卷九章九中提出的“朋友是另一个自我”的含义格外丰富。这句话体现出我与他者的张力关系,朋友指向他者,而他者却是另一个自我,这句话标示出真正的友爱关系,从而成为后世哲人论述友爱时不断引用和阐释的对象。因此,通观《尼各马可伦理学》八、九两卷内容,以文本注解的方式梳理亚里士多德友爱论,不仅可以较全面地把握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的主要观点,还为观览亚里士多德友爱论对后世友爱观的影响打下基础。亚里士多德友爱观影响之深远,以至后世哲人论述友爱的文本往往有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的影子,而那句“朋友是另一个自我”的名言更被后世哲人不断引用。罗马共和国时期,西塞罗《论友谊》一文引用过这句话;罗马帝国时期,普鲁塔克《论有许多朋友》一文化用过此话;文艺复兴时期,蒙田在《论友爱》一文,以他与埃博拉西的诚挚友爱演绎了何为“朋友是另一个自我”;当代意大利学者吉奥乔·阿甘本《论友爱》一文,更是深入剖析了“朋友是另一个自我”的含义。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友爱观的辐射效应是多么深远。因此,借用西塞罗《论友谊》、普鲁塔克《爱欲论辩录》、蒙田《论友爱》、阿甘本《论友爱》这四篇文章对观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我们不仅能够明白“朋友是另一个自我”的含义,而且能够以跨时空的视野了解友爱的多层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