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巴比妥对UGT1A1基因野生型和Q239X突变型在人肝细胞体外模型中表达影响的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onglia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A1,UGT1A1)基因Q239X(c.715C→T)突变型人肝细胞模型,探讨UGT1A1基因Q239X突变对其表达的影响和苯巴比妥对UGT1A1基因野生型、Q239X杂合突变型和纯合突变型在人肝细胞体外模型内表达的影响。方法1.构建UGT1A1基因Q239X突变体外人肝细胞模型,根据CRISPR/Cas9原理设计并合成UGT1A1 sg RNA1 oligo F/R、鉴定引物UGT1A1-F/R和同源重组单链Donor,UGT1A1 sg RNA oligo导入携带Cas9的真核表达质粒p X458(即p X458-UGT1A1 sg RNA),将p X458-UGT1A1 sg RNA和同源重组单链Donor同时导入HL-7702细胞中,将分选收集的GFP阳性细胞培养长成单克隆,逐步扩大培养,并提取各克隆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测序,筛选出UGT1A1基因点突变的阳性克隆株。2.将UGT1A1基因野生型、Q239X杂合突变型和纯合突变型肝细胞分别进行培养,DNA的PCR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三组肝细胞UGT1A1基因DNA的表达情况。3.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三组细胞中UGT1A1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4.将含有UGT1A1基因野生型、Q239X杂合突变型、Q239X纯合突变型的三种肝细胞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含1 mmol/L、2mmol/L苯巴比妥的1640培养基处理,对照组用不含苯巴比妥的1640培养基处理,培养24 h、48 h,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UGT1A1基因的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PCR扩增产物鉴定电泳显示,351 bp位置上可见条带,DNA测序结果显示,UGT1A1基因Q239X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人肝细胞体外模型构建成功。2.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UGT1A1基因野生型、Q239X杂合突变型和Q239X纯合突变型肝细胞在DNA水平均可见UGT1A1基因表达。3.RT-PCR实验结果显示,UGT1A1基因Q239X杂合突变型、Q239X纯合突变型细胞UGT1A1 m RNA的表达(0.30±0.09、0.03±0.01)均较野生型肝细胞(1.00±0.00)显著下降(P均<0.05),分别为野生型表达量的30%和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UGT1A1基因Q239X杂合突变型、Q239X纯合突变型细胞UGT1A1蛋白的表达(1.07±0.03、0.86±0.15)均较野生型肝细胞(1.44±0.15)显著下降(P均<0.05),分别为野生型表达量的74%和60%。4.RT-PCR实验结果显示,使用苯巴比妥1 mmol/L24 h和48 h、2mmol/L24 h和48 h:UGT1A1基因野生型实验组均明显诱导UGT1A1 m RNA的表达(P均<0.05),表达量分别是野生型对照组的1.59、2.06、1.81、2.00倍;UGT1A1基因Q239X杂合突变型实验组均明显诱导UGT1A1 m RNA的表达(P均0.05)。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使用苯巴比妥1 mmol/L24 h和48 h组、2mmol/L24 h和48 h实验组:野生型UGT1A1蛋白的表达(2.43±0.41、2.40±0.67、2.46±0.38、2.41±0.33)较野生型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均<0.05),分别为相应对照组的1.69、1.69、1.71、1.70倍;Q239X杂合突变型实验组UGT1A1蛋白的表达(1.49±0.08、1.49±0.13、1.45±0.10、1.47±0.17)较杂合突变型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1.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的构建了UGT1A1基因Q239X基因纯合突变型和杂合突变型肝细胞模型。2.UGT1A1基因Q239X突变不影响该基因在DNA水平的表达,3.UGT1A1基因Q239X突变下调该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且Q239X纯合突变下调作用更明显。4.苯巴比妥作为酶诱导剂可以诱导上调UGT1A1基因野生型和Q239X杂合突变型肝细胞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但对Q239X纯合突变型肝细胞的表达无诱导作用;5.苯巴比妥诱导UGT1A1基因Q239X杂合突变型肝细胞的表达作用低于野生型。
其他文献
目的:(1)探究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置入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与单纯胆道支架置入术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1-2019.1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收治的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5例患者,这45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胆管癌20例,肝癌13例,肝门部转移癌12例,以上
背景既往的研究表明,合并其他突变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原发耐药相关,但合并TP53突变在该类人群的预后价值仍存在争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筛
目的:检测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血清白介素-3(interleukin-3,IL-3)的表达。探讨:(1)脓毒症患者血清IL-3水平变化规律;(2)脓毒症患者血清IL-3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3)血清IL-3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运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
目的: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联合有氧-抗阻运动(联合运动)训练,探索联合有氧-抗阻运动对小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增殖、粘附、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以及PI3K、AKT和mi RNA-378a-5p的作用;并使用PI3K/AKT通路抑制剂作用于EPCs,进一步探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EPCs功能和mi RNA-37
目的:研究影响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探讨MR影像组学方法对肝细胞肝癌(HCC)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早期复发预测作用,最后根据影响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创建Nomogram肝癌术后早期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探究是否能用无创的影像方法来预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风险。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29例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
目的:运用STRING及GEPIA数据库对TLR4与KDM2B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预测;检测Toll样受体4(TLR4)与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2B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及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明确两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研究TLR4通路激活后对卵巢癌细胞SKOV3及A2780细胞系中KDM2B表达情况的影响,以及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通过数据库筛选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差异基因在HUVEC、K562和MV4-11细胞株和AML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并利用数据库初步探讨差异基因与AML预后的关系。方法:1.我们从GEO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选取了三个关于AML的数据集GSE90062,GSE37307和GS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技术对大鼠急性期放射性颌下腺血管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4只)、照射组(16只)。使用盐酸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配置成的复合麻醉剂,对大鼠右下肢大腿内侧行肌肉注射麻醉。然后将2组大鼠置于电子直线加速器下,照射组大鼠双侧颌下腺照射剂量为15Gy,对照组不予照射。对照组于放
研究背景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和第三大致残原因,缺血性脑卒中在脑卒中中占比80%。缺血性脑卒中指由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部脑组织损伤,缺血发生时神经细胞因能量耗竭、无氧酵解、兴奋性氨基酸大量释放而产生酸中毒,氧自由基损伤和细胞内钙超载也同时发生,最终将使神经细胞走向凋亡。凋亡是细胞的经典死亡途径之一,已有研究证明lncRNA-MIAT和miR-106b-5p在不同细胞中通过各异的机制参与细胞凋
目的:应用iTRAQ(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技术鉴定特发性羊水过多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羊水差异蛋白质组学,从而筛选出特发性羊水过多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蛋白和涉及的信号通路,为初步探讨其参与羊水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临床收集特发性羊水过多者3例和正常妊娠孕妇3例,于孕中期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