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神经电生理的相关指标的差异,初步探讨DPN中医证型与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关系,以期为DPN中医辩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按照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选择研究对象DPN患者100例,再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把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别为气阴两虚组(A组)、痰瘀阻络证(B组)、阳虚阻络证(C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0例,均排除糖尿病病史及各种神经疾患。然后用丹麦维迪公司生产Keypoint肌电诱发电仪进行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测,分别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波幅(SNAP),运动末端潜伏期(DML),胫后神经的SCV、SNAP、DML,腓肠神经的SCV、SNAP,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的F波出现率及潜伏期。按照统计学方法,对不同证型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探讨该病的中医证型与电生理的关系。结果:按A组、B组、C组各电生理指标进行组间比较(1)三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的SCV、MCV逐渐减慢,SNAP、CMAP逐渐下降,DML逐渐延长,三组两两相比均P<0.05。(2)三组胫后神经SCV逐渐减慢,SNAP逐渐下降,DML逐渐延长,三组两两相比P<0.05。(3)三组腓肠神经SCV逐渐减慢,SNAP逐渐下降,三组两两相比P<0.05。(4)三组正中神经、胫后神经F波潜伏期逐渐延长,三组两两相比均P<0.05,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C组的F波出现率较A组、B组明显下降。.(5)DPN患者所检测神经的各指标与D组比较均有损害,但A组正中神经的SNAP、MCV、DML和尺神经的SCV、MCV与D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6)DPN患者各组的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的F反应与D组比,均明显延长,其P<0.05;C组的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的F波出现率较D组比均下降,其P<0.05。结论:DPN不同中医证型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F反应各指标存在差异,其中SCV、SNAP、MCV、CMAP、DML及F波潜伏期均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可为DPN中医辨证分型提供西医客观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