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时代的缩影,体育以人为主体,体育人物报道则是在体育运动和时代发展过程中为体育人物所搭建的桥梁。《中国体育报》作为一份体育类党报,通过体育人物承载富有时代特征的体育精神,体现体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变化。本文希望能够以乒乓球运动员为切入点,研究《中国体育报》人物报道言说方式的发展进程和特点,并通过文本阅读法从深层次的揭示人物报道下的世界观和不同发展阶段下乒乓人物报道所传递出的文化特征。通过对《中国体育报》1958年—2014年问关于乒乓球运动员的人物报道进行梳理,将其分为三个发展时期:探索起步期(1958——1978)、过渡发展期(1979——1999)、蓬勃发展期(2000——2014)。重点采用文本阅读法,从语言、形象、结构、主题、哲学和文化六个方面对各时期文本抽样进行分析。试图在时代变迁中总结出《中国体育报》关于乒乓球运动员的人物报道文本特点。在社会和竞技乒乓球发展的共同影响下,《中国体育报》关于乒乓球运动员的人物报道不断变化发展:文本语言风格丰富,运用修辞和文学的表达手法,增加了报道的趣味性;乒乓球运动员的形象多元化,报道角度多样,形象从单一的竞技英雄变为到多元的社会人;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报道主题传递出的意识形态逐渐弱化,但《中国体育报》始终明确其党报的定位,坚持塑造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英雄形象,坚持宣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念;通过人物报道语言、形象等多方面的变化,归根到底其实是对体育中蕴含的人本精神的强化。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体育报》在社会变迁中,乒乓人物报道文本的话语始终坚持英雄团队形象的建构;始终坚持面向广大社会群体的普及和引导;报道主题从英雄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变,逐步趋向于强化人的自觉意识;乒乓球人物报道始终与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征程同步。最后对《中国体育报》乒乓人物报道提出建议,包括: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同时,善用修辞手法加强乒乓人物报道的贴近性;乒乓人物报道要有“乒乓大国”的宏阔视野,让我国的乒乓人物走向世界;保留现有结构模式同时尝试创新,鼓励人物报道中言说方式上的多样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