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与社会变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8956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以下简称乡建院)及改组后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川教院)是存在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川重庆地区的高等学校,它很有特殊性,在社会转型时期诞生并发展,尤其饱尝了战争的沧桑。随着社会转型的完成,川教院也完成了赋予它的历史使命,而后改建为西南师范学院和西南农学院。本文以西部高校乡建院和川教院为个案,选择区域性角度进行分析,从高等学校与社会变迁互动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以期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本文由绪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言简要介绍了选题与研究思路、研究综述及研究方法。正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社会变革进程中乡建院和川教院的演变,乡建院的建立及其改组为川教院是社会变革的结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一大批知识分子认为农村贫穷愚昧是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要救中国就必须振兴农村。乡建运动的热潮席卷到了四川,在地方政府和四川军阀的支持下乡建院得以建立,而川教院则是中央与地方互动的结果。乡建院本身经费缺乏,部分课程无法开展,中央势力入川后,四川半独立状态被打破,四川军阀更不愿为乡建院投入经费,致使学校面临停办的困难,经过师生的努力,加之抗战爆发,急需大量教育人才,乡建院得以改组为川教院。抗战胜利后,川教院师生积极为把学校改为陪都大学而奔走,终因国民政府的垮台而告终。第二部分论述了社会变迁背景下乡建院和川教院内部的建设和改革,乡建院和川教院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了积极的建设与改革。乡建院建校后以乡村建设为宗旨,由开始的两个系发展到四个系,乡建院改组为川教院后规模逐渐扩大,根据社会的需要几次调整办学宗旨,增设相关系科,开设相应课程。同时,由于时局动荡,乡建院和川教院也面临诸多困难。第三部分论述了乡建院和川教院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和作用。乡建院和川教院在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对社会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促进了四川地区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普遍提高了当地民众的素质;促进了四川地区经济的发展,改良了作物、牲畜品种和农业技术,并向农民推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抗战时期围绕抗战开展工作,并深入农村宣传抗战,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解放战争中为反对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多次示威游行,为推动民主进程,促进国民政府的垮台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文章进行了简要总结。
其他文献
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以2-羟基-邻菲啰啉和硫氰酸根为混合桥联配体的二维Ni(II)配位聚合物:[Ni(μ1,3-SCN)(μ-ophen)(CH3OH)]n (1) (ophen=2-羟基电离氢-邻菲啰啉,下同);设计合成了以2-(2-吡
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优惠的经济政策,积极引进外资,承接以香港、台湾为主的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大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制造产
本文力求从历史与社会的角度揭示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及文化内涵。研究重点落在对其职业生涯中两个重要思想转变期的研究。文章的主体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并积极围绕
<正>中国儿童歌曲自产生一百多年来,同中国社会现实一道风雨兼程,共同经历了数次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新中国的成立,对儿童歌曲的创造来说,毋庸置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将
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思想的核心,人们的教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关于教育价值观的研究现在大都热衷于对其进行宏观描述与评论,缺乏对教学实践细致入微的体
本文试图从语言理据的角度,以《白虎通义》和《释名》的声训材料为东汉声训的语料样本,对东汉声训的理据进行分类、归纳和评价。声训、理据和语源三者存在如下关系:了解语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国际化和国际分工协作不断加强,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劳动力作为首要的生产要素,可以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流动,重新配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显著特色之一。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对大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热度持续高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更是将法治建设引入"新常态"。一时间,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成为全社会学习和关注的焦点。近期,国家宗教局局长王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是当今混凝土结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混凝土碳化与硫酸盐腐蚀均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碳化破坏混凝土的碱性环境,导致钢筋锈蚀,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