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艾滋病肺部感染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的辨证治疗及下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方法,对于 2008年9月~2011年3月期间在北京地坛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广州市第八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广西龙潭医院住院的 196 例艾滋病肺部感染病人。建立数据库,从不同年龄、病情、病程、CD4+、教育程度、性别六方面来探讨 196 例艾滋病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特点,并通过系统聚类及与其他类型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总结其证候特征。 结果:(1)在196例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中,主要症状以咳嗽、咯痰、恶寒发热、气短、胸闷、身体困重、食欲不振、气喘等为主。舌脉方面:舌体颜色以红舌及淡红舌为主,舌体形质以荣润舌为主,舌苔苔质以腻苔及薄苔为主,苔色以白苔和黄苔为主,脉象以滑脉及数脉为主。中医基本证型以痰热壅肺证(44.9%)为主,其次为痰湿阻肺证(27.0%)和肺肾两亏证(26.5%)。(2)中医证型在各年龄段分布中:痰热壅肺证以41岁~50岁及 51岁~65岁两个年龄段比率最高;肺肾两亏证也以41岁~50岁及51岁~65岁两个年龄段为主;痰湿阻肺证以 51岁~65岁、41岁~50岁和31岁~40岁三个年龄段所占比率为主,但各证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80)。不同的 CD4+范围中:各证型随 CD4+的减少而呈增加趋势;痰热壅肺证在各范围中所占比率均高于其他证型,且与肺肾两亏证、痰湿阻肺证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4)。病情程度分析:痰热壅肺证的患者最多,其症状总积分多以中度和轻度为主,所占比率则随病情的加重而呈减小趋势;痰湿阻肺证所占比率次之,且随病情的加重而呈减小趋势;肺肾两亏证则相反,所占比率随病情的加重而呈增大趋势;三证型比较中,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7)。发病时间分析:痰热壅肺证所占比率最高,其中 4 周至 2 个月占该阶段比率的55.1%。痰湿阻肺证和肺肾两亏证均以 1周内发病时间段所占比率最高,痰湿阻肺证其次以 1周~2周和 4周~2个月两个发病时间段为主;而肺肾两亏证则以 2 周~3 周和 4 周~2 个月次之;但各证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60)。在不同的教育程度中,各证型分布中,各阶段仍以痰热壅肺证所占比率最高,但各证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34)。性别差异分析:痰热壅肺证仍占有较高比率,其次为痰湿阻肺证、肺肾两亏证、肺脾两虚证、风热袭肺证,但各证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29)。(3)系统聚类分析中:风热外袭、痰热壅肺证,肺脾两虚、痰湿阻肺证,肺肾两亏、阴虚内热证 3 类较符合临床实际 情况。且三证型在与病情程度、CD4+范围关系最密切。 结论:(1)进一步总结了艾滋病肺部感染的病机 。(2)明确了艾滋病肺部感染的中医基本证型主要以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肾两亏证为主,病理因素以“痰”、“虚”为主,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3)从年龄、病情、病程、CD4+、教育程度、性别六方面分析讨论了艾滋病肺部感染中医基本证型的分布特点。各证型与病情程度、CD4+范围关系最密切。(4)通过与非艾滋病肺部感染的比较,更突出了其“痰”、“虚”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