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北京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课题针对北京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的PM10、SO2和O3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且以各种措施的技术、经济参数为依据对其进行排序,得到北京市重点工业污染源总体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措施库。北京市重点工业源包括钢铁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其它一些类型工业。本课题对这几种工业的污染结点、污染特点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北京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课题针对北京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的PM10、SO2和O3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且以各种措施的技术、经济参数为依据对其进行排序,得到北京市重点工业污染源总体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措施库。
北京市重点工业源包括钢铁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其它一些类型工业。本课题对这几种工业的污染结点、污染特点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结合北京市环保要求提出相应的行业控制方案。首钢集团是北京市重点钢铁企业的代表,其下设的烧结、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和耐火材料等分厂,每年向北京市大气环境中排入数千吨PM10和SO2污染物,本课题计算了各个分厂排放污染物的分担率,并对其现有环保治理措施进行实地调研及治理效果检测,总结技术和运行管理上的不足,提出涉及设备改造、设备优化和源头治理等方法的多套替换方案,其中最佳方案可削减PM10排放量1620.79t/a,削减率达到56.14%。经过经济推算,首钢技术层面上的设备改造费用和设备优化费用将在3000~6000万元之间。
在建材工业大气污染控制的研究中,以水泥行业和陶瓷行业为代表进行分析。目前北京市被列为重点污染控制对象的水泥企业共有18家,其中使用机立窑工艺的7家,回转窑工艺的11家,本文分别对两种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于机立窑、回转窑、烘干机和各种磨机的污染控制措施,并得出2套解决方案,最多可削减PM10排放量193.90t/a。陶瓷行业PM10排放量相对较小,但是环保技术落后,在采用本文提供控制方案后,预计PM10削减率可达到99%以上。
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除排放PM10外,还排放一定数量的VOCs。VOCs作为近地面O3形成的主要来源应该得到严格的治理。本文从贮存、运输和生产等多方面进行污染物全过程控制的研究,并具体对某些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方案设定。
在最后结论中,本文还讨论了技术改造与工业整体布局规划的协调发展问题,提出环保技术改造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限度,只有通过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业调整规划,配合有效的环保技术措施,才能使北京市空气质量顺利达到2008年奥运环保要求。
其他文献
环氧树脂(EP)具有耐腐蚀、粘结性优异、电绝缘性能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等优点,因此在绝缘涂料、浇筑材料、电子电器等领域应用广泛。但EP易燃烧,且失火后会持续燃烧且发烟量巨大,大大限制了EP在军事、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的实际应用。目前,大多数阻燃剂很难做到在添加少量的情况下( 为此,本文旨在将金属复盐固有的阻燃消烟和催化成炭作用与环交联聚磷腈通过杂化复配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进一步降低热释放速率,协同
近年来,由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绿色化学化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催化加氢因具有原子经济性,符合绿色化学化工的要求,是替代传统化学还原最有效的方法。其中,羰基化合物加氢是药物和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重要步骤。贵金属催化剂在羰基化合物加氢反应中性能优异,但成本高,限制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因此,本文制备了一系列镍基纳米催化剂,并系统研究了其在羰基化合物加氢反应中的性能。 首先,合成了一种凝胶因子2,4
聚烯烃,特别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复合材料(LLDPE/EVA),因其性能优异而被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LLDPE/EVA极易燃烧且燃烧时放出大量热,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对LLDPE/EVA材料进行阻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制备阻燃LLDPE/EVA的主要方法是添加氢氧化物等无卤阻燃剂,但是由于大多无卤阻燃剂效率较低,需要与其他阻燃剂协同使用才能达到较好的阻燃效果。本
环氧树脂(EP)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抗潮湿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在一些关键领域,必须对EP进行阻燃处理。因此,研发出一种与EP相容性好的高效阻燃剂具有重要意义。磷腈类阻燃剂因其无毒高效、热稳定性高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阻燃领域。因此,本文采用六氯环三磷腈(HCCP)、N-氨乙基哌嗪(AEP)作为反应原料,制备出一种含有活性氨基的反应型阻燃添加剂(PBFA)。将其添加到EP中,利用
本文研究了以P123、F127为模板有序中孔二氧化钛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和工艺,并对骨架进行了Ce掺杂改性,研究其掺杂对骨架热稳定性及水热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Fe2O3负载。为了提高TiO2分子筛的热稳定性及水热稳定性以有利于下一步的负载,对其进行了骨架Ce3+掺杂。掺杂后经500℃焙烧5h或130℃水热8h后经小角XRD表征分子筛仍为有序中孔结构,证明Ce3+掺杂能明显提高TiO2
该论文在自行建立的固体溶质超临界萃取设备的基础上,采用流动法对一系列固体溶质在超临界CO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测定.所研究的物系包括水杨酸、邻甲氧基苯甲酸等,所使用的夹带剂包括乙醇、丙酮、环己烷.在308~328K、10.0~25.0MPa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结构相似的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规律及温度、压力和不同极性的夹带剂对溶解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在该论文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热力学
本文采用湿化学可控共沉淀法研制了具有化学均一性,高度热稳定和相稳定性的SnO2基纳米气敏材料。运用XRD、TEM、BET和TG-DTA等分析手段表征了纳米复合物的粒度、形貌、比表面、热稳定性和相稳定性,研究了合成反应可控条件,基于此得到最佳的合成反应条件。在研究合成反应条件对纳米材料物性影响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纳米材料组成、气敏操作温度、材料的焙烧温度和待测气体浓度等条件对材料气敏性质的影响。
以往多相催化研究主要是基于大粒子的无机材料合成、表征,及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对来说比较成熟。随着纳米概念的提出、纳米材料合成技术的建立和纳米材料表征手段的发展,从纳米尺度来研究固体催化材料已成为今后多相催化领域的重点课题。本文结合多相催化研究的国际前沿,试图探讨金属纳米粒子结构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初步结果。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介孔分子筛SBA-15。通过添加扩孔剂1,3,5
本文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及其近年来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作了综述,内容涉及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的发展及其在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探索新的、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体系,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建立环境污染物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已取得的成果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