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铁路项目投资风险预警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g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海外铁路项目投资市场多处于亚非欧政治经济环境的敏感地带,铁路项目投资风险倍增。随着投资模式转变和复杂多变的投资环境,探究极具驻地特色的预警指标权重和风险阈值、透视风险预警模型运行原理、快速匹配风险应对策略,这已成为中国企业优化风险预警管理模式的重点。因此,中国企业亟需构建智能化的风险预警系统,从风险预警到风险应对策略的输出都能实现精准匹配,提升企业掌握和预判项目所在国铁路项目投资风险的能力,从战略维度明晰项目投资市场,保证中国企业海外铁路项目投资的有效性。论文的核心是基于中国企业角度展开海外铁路项目投资风险预警研究。基于中国企业视角,论文按照“预警指标体系构建—风险阈值计算—风险预警模型—风险应对策略设计—预警系统设计与构建—预警系统应用”逻辑展开研究。基于此,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第一,论文建立了海外铁路项目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突破现有研究仅从笼统的基础设施维度,分析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社会文化风险的局限性。特别的聚焦于一类项目,将铁路项目投资的工程市场风险纳入预警指标体系中,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度、现有铁路项目运能、城镇人口增长率、电力的可获得性、当地供应商的资信、当地供应商数量、竞争性企业数量、合同执行效率等预警指标的研究,辅以各个国家差异化的预警指标权重值,提升了风险预警指标的项目特色和驻地特色。第二,论文构建了海外铁路项目投资风险预警模型。风险预警模型包含了风险阈值计算和警情测度两项内容。本研究根据每个国家历年来各项风险预警指标数值变化特征,计算了适应于各个国家铁路项目投资风险特征的阈值区间,发现并不是每项风险阈值区间都是均匀划分的,37项预警指标中,风险阈值区间在[0,1]区间均匀划分的指标有:政府信用水平R4、融资难易度R6、税收比率R7、汇率波动R9、项目所在国负债率R10、政策变更R11、严格的工作许可制度R13、物资通关时长R14、人力资源雇佣限制R16、投资企业退出成本R17、铁路项目技术标准严格R18、严格的HSSE标准R19、合同纠纷处理效率R20、社会治安R21、恐怖主义R22、自然灾害R24、文化距离R25、员工技能培训程度R27、公众态度R28、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度R30、现有铁路项目运能R31、电力的可获得性R33、当地供应商的资信R34、当地供应商数量R35、竞争性企业数量R36。风险阈值区间在Ⅰ级和Ⅱ级区间取值范围相对较大的指标有:政局稳定程度R2、腐败控制程度R3、通货膨胀R8、建设许可办理时长R12、征地难易度R15、疫情R23、雇员工作态度R26、合同执行效率R37。风险阈值区间在Ⅳ级和Ⅴ级区间取值范围较大的指标有:投资国与项目所在国的关系R1、行政效能R5、居民受教育程度R29、城镇人口增长率R32。此外,本文利用GM模型和可拓物元模型测度风险警情。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预警模型将启动可拓物元模型,测度风险警情;对于尚未发生的风险,预警模型可以利用过去风险数据,预判未来风险预警指标数值,并再次启动可拓物元模型确定风险警情,以实现对铁路项目综合投资风险和六类投资风险的预警,为中国企业掌握投资风险提供技术支持。第三,论文设计了海外铁路项目投资风险应对策略,实现了输入端嵌入投资故障特征属性值,输出端可以输出风险应对策略的配置方案。发现风险应对策略应从用地规划、合理用工、合规管理、融资风险、税收风险、通货膨胀、汇率风险、外派雇员的工作签证合法性、当地雇员的雇佣政策、当地的生态保护政策、征地风险、诉讼风险、语言障碍、宗教差异、理解歧义、受教育程度、公众对项目态度、铁路运量、人口密度、项目所在国现有铁路状况、其他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展开设计。第四,论文设计并构建了海外铁路项目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弥补了传统风险管理低效的缺陷。研究发现,预警系统由软硬件基础设施层、数据采集层、应用支撑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组成。软硬件基础设施层主要是为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数据采集层是预警系统运行的数据基础,应用支撑层集聚了预警系统运行的核心算法模型,应用层是实现预警结果可视化和用户友好的关键层级。预警系统可以选择预警时间和预警地区,展示预警指标权重、风险阈值和风险地图,并根据实际需要输出详细的投资风险应对策略。预警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专家互动和管理层决策为一体的闭环预警管理模式,提升了预警系统协同运作效率。第五,论文对海外铁路项目投资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了应用。论文构建了49个国家9年的面板数据方阵,展开了2010-2019年样本国家的风险预警及结果验证,并通过尼日利亚铁路类投资风险验证了风险应对策略模块。研究发现:2010-2012年海外铁路项目综合投资风险的主导风险为Ⅳ级和Ⅴ级。2013-2015年逐渐减弱,样本国家的主要风险等级为Ⅲ级及以下。2016-2018年缓慢转变为Ⅳ级和Ⅴ级风险。尼日利亚综合投资风险等级为Ⅳ级,经济风险、公共安全风险和社会文化风险为Ⅴ级,这与尼日利亚现实状况具有较大的契合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研究发现,自然界材料表面结构的特异性,可通过制备相似仿生材料实现。鉴于抗菌材料的广泛需求和应用,仿生抗菌材料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廉价易得及生物相容性良好,TiO2材料可被用于仿生抗菌材料的研究,而制备具有仿生结构的可控TiO2纳米阵列材料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利用简易的水热合成法,通过调控反应时间在掺杂氟的SnO2导电玻璃(FTO)上成功制备TiO2纳米阵列材料,进行了物化性
在社会老龄化和养老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社会面临的养老形式越来越严峻,尤其在农村。与城镇相比,我国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流向城市,留守老人比例增高,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镇,农村传统的子女赡养养老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使得现阶段农村养老问题远比城镇更为严峻。为应对严峻的养老挑战,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模式作为现代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应运而生,其主要特点是不离家、花费少、易
文章探索数码刺绣工艺作为艺术创作媒介的多种可能性,在由浅入深的刺绣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技术习得的普遍规律,进而引发对刺绣艺术创作的思考。通过对比手工刺绣和机器刺绣的特点、分析数码刺绣技术带来的创新机遇、发掘数码刺绣独有的艺术特色,阐述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
时间银行作为一种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志愿者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后获得的公益时可以存入时间银行,未来为自己或者亲人兑换所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养老成本,弥补服务人员短缺的现状,有效推动养老服务建设。目前,高唐县杨屯乡并没有开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建设,就目前严峻的养老形式,利用劳动换取日后的服务更符合相对落后贫穷的农村地区的养老需求,本研究通过调查杨屯乡老年人参与该模式的意愿并
非饱和渗透系数直接测量代价较高,且精度不能完全保证,因此,基于达西定律,建立饱和/非饱和渗透系数的简便实用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自制的非饱和渗透装置测试了不同干密度下延安压实黄土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并运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了其孔径分布曲线。基于孔隙分布特征将达西定理微分化,建立了孔隙比与饱和/非饱和渗透系数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模型中的参数(D和B)可用孔径分布曲线上两点(峰值点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脸识别技术所引发的隐私保护与个人信息安全愈发得到大家的重视。首先,通过人脸识别的理论概述,进一步阐述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史,以便于更好的了解该技术的产生、发展以及普遍运用情况;然后就人脸识别的特征做出分析,细述该技术的非接触性、非强制性、并发性、识别对象多四个特点,同时在四个特点之后进一步分析该技术的三个现存问题:可复制性、面部图谱的相似性、易变性。从特
河长制是问题导向萌发的制度,也可以说河长制是因实践而兴的制度。实践是河长制的制度内核,要完善因实践而生的河长制,就离不开对其制度实施的实证考察。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四川省河长制实践的现状,通过案例分析、座谈、实地考察等,为河长制的法治化完善提供实证视野。本文为实现对四川省河长制的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的环境信息公开数据,获取了四川省地表水水质变动以及湖泊水质变化数据。并结合四川
为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延缓沥青因光氧造成的老化。本文探究了不同类型有机蒙脱土(OMMT)对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OMMT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全自动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分析仪及同步热分析仪对OMMT的官能团、微孔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将OMMT应用于基质沥青,对其流变性能进行研究。同时采用三种不同的老化方式探究不同类型的OMMT对改性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组织的建设。体育社会组织作为我国体育事业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全面深化脱钩改革的背景下,亟需转变政府职能,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按照国家对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要求和精神,要不断推进体育社团朝着职责明确、职能清晰、定位准确的方向转变,积极促进其社会化、法制化、市场化、高效化的发展,加强体育社团的自身能力,进一步发挥体育社团在行业中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