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华帝国两千多年以来建立的“天下体系”,中国的边疆成为西方各国争抢的对象,中国人在这种强势的压迫下开始慢慢接受现代民族国家模式,并在与帝国主义国家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国家主权观、边疆观和民族观。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中国的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国人学者由关注国势而关注边疆,组织了各种研究团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活动。他们开始观察中国的边疆问题,通过报刊、丛书、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指导大众舆论,从而掀起了边疆研究热潮。新亚细亚学会就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团体,其创办的《新亚细亚》月刊更是当时影响较大的边疆研究刊物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新亚细亚》月刊内外蒙古的研究做一简要的述评,进而深入探讨当时的中国学者在边疆研究过程中所体现的动态的国家主权观、边疆观以及民族观。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评述与介绍了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新亚细亚学会的追求与特征以及《新亚细亚》月刊的内容与成就等。第二章介绍了《新亚细亚》月刊对外蒙古的研究状况,包括对外蒙史地、现状的研究以及对外蒙古独立运动的分析,探讨了当时学者研究外蒙的成果与缺陷。第三章评述了《新亚细亚》月刊对内蒙古的研究状况,包括学者对内蒙现状以及内蒙古“高度自治”运动的介绍和分析,探讨当时学人对待内蒙问题的态度以及对中央治边政策的批评与讨论。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即第四章。本章首先总结了《新亚细亚》月刊对内外蒙古的研究在丰富国人的边疆知识、启蒙民族意识以及呼吁人们为保卫边疆、维护中华民族一体而奋斗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其次通过月刊对内外蒙古的研究透视新亚细亚学人的国家主权观、边疆观以及民族观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而展现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中华民族意识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