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代中国新闻传播史上,《万国公报》是一份极其重要的华文外报,由美国监理会来华传教士林乐知所创办与主持,其出版时间长、内容多、在同类报纸中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刊的前身是1868年9月5日所创办的《中国教会新报》周刊,刊载较多的宗教性质文章。1874年9月5日出至301期时改名《万国公报》,削减宗教内容,以介绍西学为主,读者对象由教徒扩大至社会各界人士。1883至1889年曾停刊6年,复刊之后改为月刊,在复刊之后报刊的栏目的设置等方面出现一些变化,因此本文将该刊分为更名后的周刊时期与复刊后的月刊时期两个阶段,通过对该刊进行介绍,对我国学者围绕该刊所进行的研究进行综述,对近代华文外报经济新闻情况进行概述,对这两个阶段的经济新闻的报道数量、报道范围(国内还是国外)、体裁、题材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与叙述由数据所反映出的该刊经济新闻的特点,通过数据与叙述勾勒出《万国公报》经济新闻的总体轮廓,希望可以通过对该报经济新闻的研究能反映出近代华文外报经济新闻的一些基本情况。论文的第三章是本篇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对万国公报周刊时期与月刊时期的经济新闻分类进行了统计,周刊时期的有关经济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三类,论说、金银行情、经济新闻报道;月刊时期出现了奏折与人物报道,没有了金银行情,对这些分类内容的报道主题、数量等方面的统计主要是为了呈现该报纸经济新闻的基本样貌。《万国公报》在我国近代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利用第四章对该刊经济新闻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由于影响分析不是本文的主题内容,因此只选取了宏观与中观两个层面进行叙述。作为近代华文外报中的佼佼者,《万国公报》经济新闻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通过本文对该刊经济新闻总体情况的描述来反映出近代华文外报经济新闻的概貌。本文的立足点是数据统计而非内容分析,主要是通过数据统计来反映《万国公报》经济新闻最基本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