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题材的视角看古代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19世纪以前(包括19世纪)中西方绘画史,本文暂不谈中西方的绘画技法和思想,单从绘画题材的角度看,西方绘画的题材类型繁多,可谓是包罗万象,能观察到的一切都可成为作画题材,画家们的关注面极为广泛。而古代中国画的题材就很单一,基本可以大致概括为人物、花鸟、山水等三大题材。本文通过对19世纪以前中西方各时期的绘画题材的大概阐述,进行比较,得出古代中国画在题材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结论,然后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两个思想的方面对其原因展开分析和研究。中西方绘画都有各自的价值和魅力,也有各自的优势与短处,我们就题材方面进行研究就是为了我们后世能对古代中国画题材方面的不足给以弥补,使中国画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和延续。
其他文献
民歌是民族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歌曲“永远的江南”将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民歌完美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打造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新的音乐形式,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同时也有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住区建设迅速发展,居住区的外环境从追逐住宅面积最大化的夹缝中求生存,到注重美观的视觉效果。然而,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已成为居住区最主要的人
传统的建筑推崇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体现的自然环境与建筑和谐相处,但是当代住宅依靠建筑自身的空间布局和设计,是难以改变建筑之内和周边的小气候的,也就是无法达到节约
该文利用具体工程实例的物理模型,进行了多组优化试验研究,探讨了前池通过箱涵侧向垂直引水的水流流态的均匀性及稳定性,以及相应的流态改善措施,从而归纳出较为有利的布置形
马基光先生是20世纪河南美术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20世纪30年代中期,马基光受鲁迅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开始关注德国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的艺术作品,接受了她具
中国自3世纪起,进入了宗教发展的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以佛教为盛。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很快便遍及中华各地,在各个方面都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北齐设计文化就从佛教艺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