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光革命现实主义绘画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u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基光先生是20世纪河南美术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20世纪30年代中期,马基光受鲁迅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开始关注德国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的艺术作品,接受了她具有革命现实主义精神的表现主义艺术风格,并使这一风格一度成为他版画创作的主旨。30年代后期,战争与流亡击碎了马基光寻求真与美的现实,使他更多的接触到了平民,深刻体会到劳动者的伟大,西北宣传与写生为他平民化的革命现实主义绘画提供了可供发展的土壤。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一部分具有平民化与革命现实主义风格相结合的速写与国画写生作品,这对他以后革命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新文艺政策的指引下,革命美术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力军。因为毛泽东同志的赞扬与肯定,使得革命现实主义一度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主流绘画形式。这段时间内,马基光以抗战时期那样饱满的政治热情,用十分严肃的创作态度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以画笔歌颂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反霸斗争、土地改革和翻身农民的喜悦为主题,创作了大量具有革命现实主义风格的艺术作品,使贯穿他一生的革命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达到顶峰。事实上,马基光革命现实主义绘画是在继承20世纪以来新美术运动的基础上,由中国传统艺术向符合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转变。虽然这一转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表现出了较强的政治导向性,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所形成的时代式样、艺术风格、及艺术成就仍达到相当高度,无论从历史角度、文化角度、还是从美术教育角度都应当引起学界的关注。
其他文献
民歌是民族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歌曲“永远的江南”将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民歌完美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打造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新的音乐形式,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同时也有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住区建设迅速发展,居住区的外环境从追逐住宅面积最大化的夹缝中求生存,到注重美观的视觉效果。然而,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已成为居住区最主要的人
传统的建筑推崇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体现的自然环境与建筑和谐相处,但是当代住宅依靠建筑自身的空间布局和设计,是难以改变建筑之内和周边的小气候的,也就是无法达到节约
该文利用具体工程实例的物理模型,进行了多组优化试验研究,探讨了前池通过箱涵侧向垂直引水的水流流态的均匀性及稳定性,以及相应的流态改善措施,从而归纳出较为有利的布置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