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骨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其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的时期。北宋徐崇嗣结合“徐熙野逸”和“黄家富贵”风格创制出没骨图,此谓没骨花鸟画的形成期;明代孙隆结合写意画法发展出写意没骨花鸟画新形态,这是没骨花鸟画的发展期;清初恽寿平以雅俗共赏的没骨花鸟画形态“一洗时习,别开生面”,这是没骨花鸟画的成熟期;清中后期的居廉居巢结合前人没骨花鸟画法,演变出以“撞水撞粉”为主的没骨花鸟画新形态,这是没骨花鸟画的创新期。孙隆和恽寿平作为中国美术史中没骨花鸟画的代表画家,他们的没骨花鸟画都是从徐崇嗣没骨图法继承发展而来,两人虽取法同宗,却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形态。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图片分析和史料研究,解析孙隆和恽寿平二人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的成因,以及在没骨花鸟画创作中各自的传承与创新等,通过横向的比较,分析二人没骨花鸟画的异同,从而对没骨花鸟画的发展和演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以期他们兼收并蓄的创作方法能给我们当代的没骨花鸟画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