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隆和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比较研究

来源 :西安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InsideASP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骨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其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的时期。北宋徐崇嗣结合“徐熙野逸”和“黄家富贵”风格创制出没骨图,此谓没骨花鸟画的形成期;明代孙隆结合写意画法发展出写意没骨花鸟画新形态,这是没骨花鸟画的发展期;清初恽寿平以雅俗共赏的没骨花鸟画形态“一洗时习,别开生面”,这是没骨花鸟画的成熟期;清中后期的居廉居巢结合前人没骨花鸟画法,演变出以“撞水撞粉”为主的没骨花鸟画新形态,这是没骨花鸟画的创新期。孙隆和恽寿平作为中国美术史中没骨花鸟画的代表画家,他们的没骨花鸟画都是从徐崇嗣没骨图法继承发展而来,两人虽取法同宗,却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形态。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图片分析和史料研究,解析孙隆和恽寿平二人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的成因,以及在没骨花鸟画创作中各自的传承与创新等,通过横向的比较,分析二人没骨花鸟画的异同,从而对没骨花鸟画的发展和演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以期他们兼收并蓄的创作方法能给我们当代的没骨花鸟画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其他文献
消费时代的来临,加速了纪录片商品化的进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影视产品的市场化运作,电影追求上座率与高票房,导致电影纪录片的生存之路阻力重重。本论文采用理论与实践
传统器乐的钢琴改编曲,是我国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门类。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传统器乐钢琴改编曲在利用钢琴乐器表现中国传统乐器音响效果及演奏技法等方面
期刊
在历史变迁中,产生了许多以地域特征为代表的民居模式,进而发展为不同的民居文化。陕北民居即是这些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随着山水画的发展,表现题材也越来越广泛,陕北民居逐渐
当下,由于回族舞蹈自身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其发展较之其他少数民族相对滞后。作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回族舞蹈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和宗教对其制约的客观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