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近五、六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着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问题。在试图解释税收收入不断超经济增长时,主流观点是将其归因于税收制度、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三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理论上讲,无论税收制度、税收政策多么地完美,税收征管多么地有效,税收收入归根到底只能源于GDP,不可能超越GDP,因而,这种解释好象无法完美地把问题描述清楚。我认为真正有意思的问题不是税收收入为什么会超经济增长,而是应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税收收入究竟源于何处,即税源之所在,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开展卓有成效的税源管理活动。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低税率、宽税基、少减免、严征管”为指导思想的税制改革席卷全球,同时“管理问题是税制改革的核心,而不是辅助问题”的思想也得到了普遍认同。在税收管理诸多因素中,“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虽然税源管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方案,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本文以税源管理的环境分析为基础,以税源管理的理论认识为主线,运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税源管理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在我国现实的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条件下开展行之有效的税源管理措施进行了设计。全文共分为十章。 第一章分析了开展税源管理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从管理机构、税务代码、税收制度、重点税源、现金控制、信息管理、信用建设、源泉扣缴及清税制度、严查重罚、公共信息交换等方面介绍了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等方面介绍了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还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篇章结构和创新及不足之处等内容。 第二章至第三章分别对税源管理的理论和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这部分是进一步对税源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管理实践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管理措施需要依赖现实的环境和条件,离开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使管理活动迷失方向。因此,第二章是对税源管理的内涵、分类、管理原则、特点及重点意义展开分析,明确了税源管理的理论认识,为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第三--一一一一一一---~-...曰.章是从税源管理的经济环境、管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角度分析了进行税源管理的现实条件,明确了税源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第三章至第六章从经济决定税源和税源管理反作用于经济的原理出发,分别对税源管理的影响因素、规模因素及经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系统地论述了税源管理活动涉及的征纳双方的行为动机、新税制实施以来的税源总体情况及未来走势和加强税源管理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并提出了平衡区域税源的管理对策。 第七章至第十章以前面研究为基础,分析了税源管理的具体内容。基于税源管理应以掌握涉税信息为前提的认识,第七章对公共部门涉税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探索。针对不同税种税源的各自特点,第八章分别提出了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关税及出口退税等具体税种的税源管理措施。税源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对重点税源的管理,第九章明确了重点税源管理的内涵、特征及具体管理措施。最后,借鉴国际经验,采用比较分析方法,第十章探索完善我国税源管理的总体思路。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一、分析了税源管理的现实环境和条件,明确提出了税源管理的定义,并以此为前提开展了我国税源管理活动的分析和总体设计。 二、将国外预期理论、经济一心理学模式、时间序列分析法、关联技术法等研究成果应用于税源管理研究,回答了影响因素、规模因素等重要的税源管理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测估了我国税源的总体规模。 三、从税源管理必须以掌握涉税信息为基础的原理出发,较详细地分析了公共涉税信息共享机制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我国建立此机制的思路。 四、对分散于四级税务行政层次中的重点税源管理活动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体描述,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始终坚持比较分析方法,注重借鉴研究,以期弥补中国税源管理活动中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