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园林植物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对植物配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成为必然。本文通过对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植物配植进行实地调查、测量和分析,结合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对植物配植进行研究,希望对种植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研究结果如下: 1.为了对景观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不使人产生疲劳感,当采用绿篱的种植类型时,种植长度至少应该为30—50米,但不要超过400—500米。 2.片植时植物的种植密度总体保持在在40%和60%时,人们最容易接受。 3.利用植物进行图案设计时,以视角(β)为例,坡度角为α,适宜观赏的种植范围可用下式计算:设长度为L,宽度为D,单位为米。在仰视视觉中,L=1.5sin23°/sin(α+67°),D=1.5sin57°Cosα/sin(α+10°)sin(α+67°)在俯视视觉中,则L=1.5sin23°/sin(67°-α),D=1.5sin57°sina/sin(10°-α)sin(67°-α)。 4.游憩空间郁闭度的构筑,可以利用株距(L)和两植株高度之和(H1+H2)的关系进行确定。追求良好遮荫效果时,可以采用(H1+H2)/4>L>(H1+H2)/16的关系。 5.植物观赏特性随观赏视距的表现不同,本文研究了触空间、特近空间、近空间、远空间以及特远空间中所适宜采用的种植方式。 6.不同仰视角度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不同,道路的植物配植效果受路宽(D)和沿街建筑高(H)之比(D/H)的影响。对D/H≥4、1≤D/H≤3、和D/H<1三种不同空间条件的植物种植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1≤D/H≤2的空间条件,可以获得良好的植物景观。 7.道路边的植物种植,应考虑道路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为100—150米时,可以采用列植或片植的形式;曲率半径在50—100米时,采取列植的形式,为了保持景观的连续性,在转弯处可以采用孤植或丛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