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联合尿素预处理甘蔗渣与酶解产糖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安全危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尝试利用生物质生产燃料。在以生物质中多糖为利用对象生产能源物质时,首先需要对生物质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使生物质所含的多糖物质能够被高效利用。氢氧化钠作为一种强碱,是很好的预处理试剂,它能够有效去除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产生大量的孔隙,而氢氧化钠和尿素在低温下又能够溶解或溶胀纤维素,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本文选择甘蔗渣作为研究材料,使用氢氧化钠和尿素对甘蔗渣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联合预处理,再对预处理后甘蔗渣进行酶解产糖,以预处理后甘蔗渣中多糖的还原糖转化率为主要标准来评判预处理效果。实验主要对氢氧化钠浓度、尿素浓度、预处理时长、预处理温度、酶用量进行研究及优化,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12℃下,甘蔗渣溶解溶胀最适浓度配比是7wt%氢氧化钠联合2wt%尿素,预处理时长4h,三者重要性顺序为:氢氧化钠浓度>预处理时长>尿素浓度。
  (2)在7wt%氢氧化钠联合2wt%尿素同步预处理甘蔗渣4h条件下,在-12℃、25℃和50℃三种预处理温度中,50℃预处理效果最好。在这三种预处理温度下,甘蔗渣的72h酶解还原糖产率分别是56.43±2.64%、66.56±0.32%和76.69±0.32%,还原糖转化率分别是74.15±3.46%、83.51±0.40%和93.64±0.39%。经过三种温度预处理后,甘蔗渣的结晶度指数分别是28.9%、33.4%和26.3%,相比原料的43.3%均有所降低;木质素的含量分别是18.03%、16.07%和14.97%,相比原料的23.06%不断降低,通过SEM图可以发现甘蔗渣的表面孔隙随预处理温度的增加不断增多。
  (3)高低温组合的氢氧化钠联合尿素分步预处理甘蔗渣比同一温度同步预处理效果更好。两种分步预处理:①在50℃下用7%氢氧化钠处理60min,添加2%尿素再在-12℃下处理60min和②在50℃下用7%氢氧化钠处理120min,添加2%尿素再在-12℃下处理120min,在酶解8h分别得到了77.80±2.17%和73.38±1.04%的较高还原糖转化率,在酶解72h分别得到了96.29±1.16%和92.22±3.39%的更高还原糖转化率。分步预处理通过高温碱处理、低温氢氧化钠联合尿素溶解溶胀作用的叠加,取得了高于同步预处理的酶解产糖效率,同时大大提高了前期(8h)酶解产糖速率。
  (4)在三组不同时间组合的分步预处理条件:①50℃下用7%氢氧化钠处理30min,紧接着添加2%尿素再在-12℃下处理90 min、②50℃下用7%氢氧化钠处理60min,紧接着添加2%尿素再在-12℃下处理60min和③50℃下用7%氢氧化钠处理90min,紧接着添加2%尿素再在-12℃下处理30min中,得到的最佳分步预处理条件是②,其72h酶解还原糖产率达到96.29%,预处理能耗更低,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焦化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氨氮、有毒有害、生物难降解物质,水质、水量变化较大,采用常规的生物处理工艺,出水水质无法达标,给环境和人体带来危害;采用物理或化学法处理,虽出水水质可以达标,但处理费用比较高。因此开发研究一种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焦化废水处理方法势在必行。研究表明:A1-A2-O1-O2法利用厌氧酸化作为预处理,反硝化-碳化-硝化作为二级生物处理,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本试验
学位
碳-碳三键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官能团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合成中。炔烃的分子内环化是构建各种杂环化合物的有效方法。最近几年,邻位基团参与芳香乙炔的区域选择性分子内环化反应,已成为有机合成的热点研究领域。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在温和的条件下使用双功能化底物,实现邻位酰胺(羧)基参与芳香乙炔的分子内区域选择性环化反应,合成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杂环骨架。  1. TBAI促进的邻炔基苯甲酰胺的五元环化反应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越来越多地关注食品对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在食品的污染因素中,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是最严重的污染之一,而黄曲霉毒素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组真菌的次级代谢毒性产物。在天然污染的食品和饲料中以黄曲霉毒素B1(AFB1)最为常见,是黄曲霉菌产生毒素中的主要成分,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不仅给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
本文研究了微波辐照作用下,由蛇纹石、膨润土硫酸浸出制备无定形二氧化硅的方法;考查了反应时间、微波辐照强度、液固比、硫酸浓度、矿石粒度等因素对矿物浸出过程的影响;确定了酸浸最佳工艺条件;分析了制得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化学组成;研究了微波作用下蛇纹石的硫酸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蛇纹石中氧化镁、膨润土中氧化铝的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7.7﹪和97.1﹪;制得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化学组成与沉淀水
学位
  本文采用一随机装填的,并具有多壳程进口的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器(其装填因子为60﹪),测定了吸收剂分布式进料操作条件下,中空纤维膜器壳程流体停留时间分布,据此分析了吸收剂壳程分布式进料时,壳程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壳程多进口进料能有效改善其流体分布。同时,本文还针对SO2-清水/NaOH溶液体系,进行了膜吸收传质实验,分析了吸收剂分布式进料操作时中空纤维膜酸性气体吸收过程的传质特性,并与单一进口进料
实现甲烷和二氧化碳共活化转化是催化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这一过程为天然气的优化利用,减少温室气体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一条极具吸引力的途径.该文在分析总结了甲烷的临氧活化、CO的临氧活化以及乙酸合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CH-CO直接转化合成乙酸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在CH-CO体系引入氧改善热力学,在多相催化作用下直接合成乙酸的新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微反装置对自制的催化剂进行了评价,利用
学位
学位
该文针对发酵法生产酒精过程中产生的杂醇油的深加工工业过程开发进行了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首先在小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放大设计并建造了适合2-甲基-1-丁醇与3-甲基-1-丁醇的分离的中试或小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间歇精馏装置,并以此装置作为实验装置进行了工业化试验,得到了该塔的最优操作条件:回流比80、汽化量9~10ml/min、原料中2-甲基-1-丁醇的质量百分浓度约为60﹪.在此操作条件下,2-甲基-1
学位
本试验主要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基于研究团队前期构建的废砖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的效果,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关键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温室人工湿地模拟,以传统石灰石垂直流人工湿地为对照,设置系统是否种植植物、不同污染负荷、不同水力负荷和不同间歇时间处理,分析废砖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确定废砖
学位
目前我国化肥用量逐年上升,其过量或不当施用导致农田氮磷流失不断增加,进而引发的农业氮磷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态湿地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具有较强的氮磷拦截与消纳能力,但将其应用到农田生态系统流失氮磷防控的研究较少。此外,生态湿地系统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许多方面尚不明确。本研究以稻田和人工生态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稻田排水的氮磷浓度,结合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