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焦化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氨氮、有毒有害、生物难降解物质,水质、水量变化较大,采用常规的生物处理工艺,出水水质无法达标,给环境和人体带来危害;采用物理或化学法处理,虽出水水质可以达标,但处理费用比较高。因此开发研究一种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焦化废水处理方法势在必行。研究表明:A1-A2-O1-O2法利用厌氧酸化作为预处理,反硝化-碳化-硝化作为二级生物处理,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本试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化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氨氮、有毒有害、生物难降解物质,水质、水量变化较大,采用常规的生物处理工艺,出水水质无法达标,给环境和人体带来危害;采用物理或化学法处理,虽出水水质可以达标,但处理费用比较高。因此开发研究一种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焦化废水处理方法势在必行。研究表明:A1-A2-O1-O2法利用厌氧酸化作为预处理,反硝化-碳化-硝化作为二级生物处理,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
本试验研究中,好氧反应器系统将碳氧化和硝化分别在不同的反应器中进行,一级好氧反应器主要以碳氧化为主,二级好氧反应器主要以硝化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反应器中,保持特定的微生物种群,以降低不同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使每一种微生物在各自的最优的环境下生长,这在焦化废水处理中非常重要。
利用A1-A2-O1-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挂膜驯化的关键步骤是在进行硝化处理的好氧反应器中培养出成熟的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生物膜。挂膜驯化期间,控制影响挂膜的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DO、进水COD和NH+4-N浓度等,使处于比较适合的范围内,可以缩短好氧反应器的挂膜时间。
试验中,研究了进水浓度、溶解氧(DO)、pH、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T)等因素对O1、O2段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最终确定O1段好氧反应器最佳运行参数为:进水COD浓度350mg/L左右,进水NH4+-N浓度55mg/L左右;DO控制在2.0~4.0mg/L;HRT为20h;pH值在7.7~8.4;温度T维持在28℃左右。O2段好氧反应器最佳运行参数为:进水COD浓度范围为160~206mg/L;进水NH4+-N浓度为20~35mg/L;出水DO控制在2.0mg/L左右;HRT为14h;pH值在7.5~8.5;温度T在26℃左右。此外,研究表明好氧反应器对温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温度在20~30℃之间时,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结合试验合作者对A1、A2段反应器的研究,整个A1-A2-O1-O2系统对COD、NH4+-N的去除率分别在89.1~91.6%和95.9~98.8%之间变化;当进水COD在800~1200mg/L时,出水COD<120mg/L,当进水NH4+-N<290mg/L时,出水NH4+-N<15mg/L,两个指标分别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排放的二级和一级标准(即COD<150mg/L,NH4+-N<15mg/L)。
其他文献
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建筑物主要承担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作用。虽然偶然荷载出现概率低、持时短,但其量值往往很大,比如爆炸、撞击、地震等。因此,部分建筑构件在偶然荷载的直接作用下可能会失效破坏;当与之相连的构件不能够承担不平衡荷载时,会引发构件的连锁性破坏,继而导致建筑结构的连续性倒塌。 建筑结构的连续倒塌是一个涉及碰撞、接触的非线性动力过程。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可以得出研究框架柱失效后其余构件的内力变化
绿色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面对亟待转型升级的建筑业市场,装配式产业化发展将充满新的机遇。面对日趋升温的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叠合框架结构作为装配式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抗震性能的研究十分必要。在抗震设计时,对于框架结构中必不可少的填充墙,通常被看作非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不作考虑,但在实际地震作用下墙-框间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很大,其中,墙-框间不同连接形式产生的影响尤其明显。因
剪力墙是高层结构中的重要构件,又称抗震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因自重大、施工耗时长,且会对水、树木等资源造成浪费,并容易产生粉尘、噪音等污染,装配式建筑成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为解决传统剪力墙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带拉条双层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剪力墙两端为方钢管,中间为具有内折部分的连接钢板,钢板依次焊接,两端与方钢管焊接为整体,沿墙厚方向的一对内折钢板由拉条焊接
由于实际工程地质中常常伴随着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面的存在,其对岩体的预裂成形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们不仅严重影响了岩体的力学性质,同时还对岩体的破坏形式也产生了严重影响。爆炸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复杂多变,在节理内的反射和透射作用的综合影响和阻隔之下被降低了爆破能量,进而严重影响了岩体预裂爆破成形的效果。 本文结合龙怀高速TJ26标深路堑石方爆破工程为背景,在节理赋存条件下对临近边坡的岩体进行预
近年的地震灾害中,建筑结构暴露的缺点主要体现在节点连接方面,特别是梁柱节点部位设计不当,将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导致严重的地震灾害,所以对梁柱节点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外伸内隔板式的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进行抗震性能研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选择混凝土强度C40,钢材Q345B,钢管宽厚比0.03,隔板外伸长度25mm的中节点,以柱端加载的方式进行
为推进建筑工业化、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将梁柱紧紧挤压在一起,施工方便,兼备了预应力结构和装配式结构两者的优势,是一种更加节能、环保的结构形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对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及框架整体的抗震性能展开研究,主要进行的工作如下: (1)建立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模型
梁端翼缘加强型节点是指通过在梁端部焊接侧板、翼缘板或者盖板的方式形成的梁柱焊接节点。国内外学者在梁端翼缘加强型节点框架的研究中,针对单独一榀框架或单个节点的实验以及理论研究较多,而对节点加强型钢框架整体抗震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对采用普通节点、加强型节点的两种空间钢框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并对单个节点进行了细部研究,从而对加强型钢框架的整体抗震性能和单个节点的受力性能做出了评
岩土工程的结构健康监测是一个重要课题。对岩土工程的结构进行变形实时监测与安全预警,可避免重大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作为结构变形可视化功能材料的新研究方向,力致变色光子晶体材料具有变形可视化、结构色绚丽、不褪色、绿色环保、无源等优点,非常适合在地下环境中进行变形传感工作,为结构健康监测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变形可视化功能材料,即力致变色光子晶体材料,作为
随着地下工程建设深度的增加,地应力增大、涌水量加大等深部复杂地质环境愈加显著。工程实践表明,煤矿千米深井井筒深部难以注浆封堵的渗水,主要来自深部沉积砂岩微裂隙面渗水。由于目前对煤矿砂岩微裂隙表面形态及其渗流机理的试验与理论研究较少,因此,研究深井围岩微裂隙粗糙度特性及渗流规律对揭示深部地下工程涌突水机理及控制与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以深井砂岩微裂隙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室内试验
纤维混凝土是将一定掺量、一定长度的纤维加入到混凝土中而形成的多功能新型复合材料。纤维主要起着阻裂、增强和增韧的作用,能够缓解混凝土中的拉伸应力,阻止裂缝的出现,提高基体的变形能力。但有时单一纤维的增强增韧作用有限,为获得需要的纤维混凝土特性或者控制成本的需要,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混合使用。基于现有纤维混凝土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研究,在C30和C40普通混凝土中分别加入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