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尿黑酸含量对拟南芥种子维生素E代谢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vaf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生素E是人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但动物自身却又无法合成的营养物质,分为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两大类。维生素E由光合生物合成,在高等植物体中该合成主要于叶绿体和有色体等质体中进行。维生素E作为一种有着强抗氧化性的脂溶性维生素,广泛的存在于植物油脂中,人们通常通过摄取菜籽油等植物用油来补充日常所需维生素E,因此提高作物特别是油料作物中的维生素E含量成为广大育种工作者的育种目标。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叶绿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与生育酚的合成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至此不仅将维生素E的合成路径描绘的更加清晰完整,同时也为提高植物中维生素E含量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在前期成功干扰叶绿素合成酶基因表达和超量表达生育酚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HPT使得生育酚合成有显著增加的基础上,通过使用不同的基因工程方法,提高生育酚合成的另一前体物质尿黑酸(HGA),从而探究能进一步提高生育酚合成的途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与种子特异性超量表达At HPT基因相比,利用组成型启动子Ca MV35s驱动At HPT并不能使种子特异性干扰了叶绿素合成酶基因表达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种子生育酚含量得到提升,相反还有下降趋势。2)在组成型超量表达TyrA基因拟南芥纯系背景中,种子特异性超量表达At HPT,同时干扰叶绿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可使转基因拟南芥种子总维生素E含量达到1846.83μg/g,其中生育酚含量高达1748.40μg/g,是野生型拟南芥的2.94倍,是目前最高的世界记录。3)组成型超量共表达HPPD、TyrA的基础上,种子特异性超量表达At HPT同时干扰叶绿素合成酶基因使得转基因拟南芥种子中总维生素E含量达到1969.08μg/g,其中生育酚含量最高可达1227.25μg/g,是野生型的2.59倍。
其他文献
学位
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引起的,常发于各阶段的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链球菌病是仔猪的常发疾病。在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和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三者常混合感染,给我国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沙门氏菌作为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占全国的40%~60%,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点监测对象之一。生鲜蔬菜营养价值高,广受人们欢迎,但由于生鲜蔬菜易被病原菌污染,近年来被认为是许多食源性疾病的源头。细菌在生鲜蔬菜表面的吸附是整个污染过程的重要阶段,阻断细菌在生鲜蔬菜表面的吸附对于保证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
可溶性糖、有机酸、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生物碱和挥发性物质是柑橘、苹果和番茄等果实中与品质相关初生和次生代谢物质,受植株生长发育时期、养分供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激素的作用尤其复杂。番茄是研究激素响应基因影响初生物质代谢和次生物质代谢的优选材料。前期工作发现激素处理引起柑橘愈伤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大幅度变化,且激素响应基因在番茄中沉默表达后检测到品质相关代谢物质的显著性变化。因此,本课题以M
茶树是一种富集氟的植物,氟含量受茶树品种、生长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少量摄入能防龋齿,过量摄入对人体无益。自然界中氟有多种形态,不同形态氟生物有效性的不同,对人体也会产生不同影响。本文采摘同一鲜叶原料加工成绿茶、红茶和黑茶,以Caco-2细胞为模型,研究不同茶类水提物氟、多糖氟的吸收摄取特点,评估其生物有效性并探讨转运方式,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茶类化学成分及氟含量分析绿茶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食性杂、寄主范围广、繁殖力强、传播快、适生性强、潜在分布区大且防治困难。生殖力强大是橘小实蝇持续繁殖,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来研究橘小实蝇雌虫生殖调控相关基因的功能,可为橘小实蝇的绿色可持续防控提供新靶标和新思路。本研究从实验室已有的橘小实蝇转录组文库中鉴定到一个在性成熟时期的
脱落酸是最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在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非生物逆境响应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前已有多个ABA信号网络中的基因被鉴定参与重要的生理过程,这些基因中有一部分被报道参与依赖ABA途径的胁迫响应。我们利用529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用外源ABA进行处理,对种质资源的苗期生长和种子萌发的ABA敏感性进行表型鉴定,探索水稻群体ABA敏感性的自然变异。自然群体的ABA敏感性中种子萌发的表型变异程
花青苷是植物三大色素之一,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水溶性良好,能协助植物抵抗各种胁迫,另外,花青苷在人类保健及医疗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花青苷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中,在多个柑橘品种的特定组织中也有积累。因此,研究柑橘中花青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具有重要意义。花青苷负调控因子的挖掘工作在多种植物中已有成果,但目前为止,柑橘中的花青苷负调控因子尚无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基于柑橘及其他植物中花青苷生物合成研究
本文以树莓果实为原料,开展了果实提取工艺条件优化的研究,基于肥胖的3T3-L1前脂肪细胞模型,研究了树莓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开发出一款新型树莓凝胶软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醇法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进行提取,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分离纯化制备树莓提取物。以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为依据,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总黄酮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浸提方法、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4种因
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最重要的食用菌之一,广泛分布于中国境内,其在人工栽培与对环境适应性进化过程中产生了群体间遗传和表型上的分化。香菇的基因组学研究薄弱,其群体分化的遗传基础尚待解析。本研究通过对香菇群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对香菇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受选择作用区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本研究还考察了香菇群体的11个表型性状,结合本实验室2013年的性状表型数据,基于高密度的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