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诸如:"Kids are kids", "A deal is a deal",或者"The rule is the rule",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运用于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之中。从语义学的角度来分析,由于这种表达式的真值条件永远为“真”,因此在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是不含信息量的,因而也无法给受话者提供任何新的信息。然而,事实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会经常使用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来进行会话交际,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并不会给交际双方带来多少交流上的障碍。由此可见,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的冗余表达形式,但事实上,它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却具有极其特殊的价值。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有许多语言学家都对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进行了研究,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提出了不少独到的看法和见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够完整而且系统地解释受话者对于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的理解过程。他们没有,或者根本无法向我们解释,为什么受话者在听到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之后能够迅速地解读出其中所要表达的含义?为此,在本文中,我们将借助于关联理论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地阐述。关联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向人们指明了一条人类在交际过程中所遵循的认知规律,那就是寻找关联性并受制于关联性。通过把关联理论中的相关见解和研究方法运用到我们对于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的研究之中,我们将要证明,受话者是从两个层面来对发话者的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的含义进行解读的,即显义和隐义。在显义的层面上,通过把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的逻辑形式发展为命题形式,受话者可以推理出关于发话者想要确认某人或某物的哪些属性的信息;而在隐义的层面上,受话者可以在从先前显义层面所获取的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出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的隐含信息,从而顺利实现发话者真正的交际意图。无论是在显义的层面上还是隐义的层面上,受话者都需要在相关语境信息的提示下对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的含义进行推理,而这种推理所依据的正是话语的关联性。在文章的最后,我们还将会对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按照其解读时所需的语境大小来进行一个分类。虽然人们在听到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时都需要借助语境信息来对其含义进行推理,从而付出一定的认知努力,但所需语境在广度上却不尽相同。在推理时所需的语境越广,受话者所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也就更大,反之则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