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套作行距配置对大豆、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中,大豆、玉米地上部分与根系生长环境均较单作发生较大变化。本试验在2.0 m带宽下,设置不同玉米行距与玉豆间距配置,大豆冠层遮荫程度不同,玉米根系与叶片生长空间发生变化,研究了大豆与玉米根系与地上部生物量积累、根系形态生长以及根系养分吸收积累、转运能力对不同套作环境的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玉米行距增加,玉米大豆间距缩小,套作大豆冠层遮荫程度逐渐加重。套作中大豆地上部生物量、根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中N、P、K积累量、根系伤流强度以及根伤流中硝态氮(NO3-)、铵态氮(NH4+)、P、K、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减小,且遮荫程度愈大,降低幅度愈大。回归分析显示,各处理大豆地上部生物量、根生物量及根系形态性状均随玉豆间距缩小呈“慢-快-慢”下降趋势,间距0.6 m-0.7 m(玉米行距0.2 m-0.4 m)时,地上部、根系生物量与根系形态性状较单作降低幅度较小;间距小于0.6 m时,不利于大豆地上部生物量、根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生长,根系生长不良导致根系中N、P、K积累量,伤流强度以及伤流中N03-、NH4+、P、K、可溶性糖含量均大幅下降,根系吸收、积累及向地上部转运养分能力显著降低,进一步限制地上部及整个植株生长,表现为对套作遮荫环境的不适应。2.玉米行距0.6 m-0.8 m时,套作环境影对植株生长影响不明显;行距小于0.6m时,玉米植株地上部、根系生物量、根体积以及根系中N、P、K积累量均较单作显著降低;行距小于0.4 m时,玉米根系对土壤空间、养分及窄行叶片对伸展空间竞争加剧,窄行叶片相互折叠严重,植株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鲜重及根体积均大幅减少,根系生长不良导致根系中N、P、K积累量大幅下降,吸收与积累养分能力降低,不利于地上部及整个植株生长。3.玉米行距0.4 m,玉豆间距0.6 m时,套作系统能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作物群体地上部生物量与根系生物量当量比、土地当量比均最高。玉米行距扩大,玉豆间距小于0.6 m时,套作遮荫加重,大豆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作物群体生物量及产量生产效率降低;玉豆间距扩大,玉米行距小于0.4 m时,玉米种内竞争加剧植株地上部与根系生长受抑制,套作群体生物量及产量生产效率降低。
其他文献
薏苡与玉米同属禾本科玉蜀黍族,是玉米的野生近缘属,具有抗病、优质、持绿期长的优点,是研究玉米起源和玉米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材料。我国薏苡资源丰富,野生及栽培类型多,地理分布广泛,被公认为是世界薏苡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其遗传变异在世界薏苡种质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开发薏苡基因资源、更深入地开展玉蜀黍族植物的起源进化研究及利用属间基因转移对我国乃至世界玉米和薏苡的遗传改良都具有重要意义。 1.
Design intelligence, namel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solve creative problems and produce creative ideas, has improved rapidly with the new generation artific
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方法,研究基质、覆盖方式、切球措施对西红花种球产量的影响;探讨种球大小和叶面肥对西红花开花及其产量的影响,为西红花种球和花丝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种球大小,再次是种植时间。确定最优组合为:种植密度12cm×8cm,种球大小20~25g,种植时间10月23日。2.基质处理提高了西红花叶片中SOD和CAT的活性
普通小麦在起源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四倍体小麦和节节麦居群没有参与该过程,导致遗传基础狭窄,多样性远远低于供体物种。供体物种四倍体小麦和节节麦的大量遗传变异,在目前普通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