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会导致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继而使下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本研究通过影像学及物理试验的方法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程度对DRUJ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程度的大小对患者腕关节功能预后的评估来为临床术式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显微)外科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份符合条件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26~67岁,平均41岁。60例患者中伴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29例,不伴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31例。均为桡骨远端骨折远端骨折块向桡背侧移位,根据X线片测量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程度分A、B、C三组:A组移位小于2mm,13例(伴尺骨茎突骨折3例);B组2mm-4mm,20例(伴尺骨茎突骨折8例);C组大于4mm,27例(伴尺骨茎突骨折18例);其中将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大于4mm且术中物理检查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的15例(伴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术中使用钢丝“8”字固定尺骨茎突,另一组术中不固定尺骨茎突。通过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后桡侧移位程度对尺骨茎突的影响以及合并尺骨茎突骨折者对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术后随访患者,通过腕关节功能评分来评价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大于4mm且术中物理检查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的患者,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患者DRUJ稳定性的影响。60例患者均采用前臂远端桡掌侧Henry入路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1.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程度与DRUJ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小于2mm时与2mm-4mm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大于4mm与小于4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是否伴尺骨茎突骨折与DRUJ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伴尺骨茎突骨折的29例患者中20例伴下尺桡关节不稳,不伴尺骨茎突骨折的31例患者中8例伴发下尺桡关节不稳,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与尺骨茎突骨折之间的关系:当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小于2mm时与2mm-4mm之间,尺骨茎突是否骨折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大于4mm与小于4mm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随访结果对两组得出结果如下:当下尺桡关节不稳定时,固定下尺桡关节与不固定下尺桡关节对腕关节功能影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程度大于4mm时,由于稳定下尺桡关节的结构有明显损伤,所以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受影响的几率明显增加。2.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大于4mm时,伴有尺骨茎突骨折的几率明显增加。3.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大于4mm时,尺骨茎突骨折与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有正相关,提示需要临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