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边-云协同计算模型与算法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f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5G、工业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工业4.0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工业智能应用技术已被广泛使用。为了支持工业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神经网络(DNN)的应用已成为工业设备场景的通用技术。由于现代工业中以有向无环图(DAG)为特征的DNN任务急剧增加并且任务计算量大,难以同时满足这些关键性DNN任务的延迟和准确性要求。近年来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结合云和边缘计算资源实现DNN分区推理加速,以实现高效地协作推理。然而,网络条件的动态性和云计算资源的不确定性给这种协作推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难以保证DNN任务的服务质量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利用DNN分区推理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提出了DAG式DNN按需加速分区推理方案和自适应提前退出选择方案以及相应的架构和算法。详细的研究内容概括如下:为了满足DAG式DNN推理在低时延条件下高精度的服务质量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DAG式DNN按需加速分区推理方案(DDPI)。首先,本文设计了支持DAG式DNN按需加速分区推理方案的边-云协同分区推理架构(EDDI)。该框架引入了两个新颖的组件:(1)评估器,估计运行时影响因子并辅助优化器构建合适的DAG;(2)优化器,在运行时选择最佳提前退出点和最佳DNN分区方案进行分区推理,在满足用户定义的延迟要求的情况下提高服务质量;其次,本文详细证明了传统的DAG式DNN推理分区方案无法确保在实际环境条件下得到最佳分区推理方案;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式最小割算法的DDPI方案实现最佳分区推理,有效地提升模型推理精度。为了解决DNN按需加速推理分区方案的在线决策时间开销较大的问题,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提前退出选择方案(AES)。首先,本文基于EDDI架构引入了预测分类器,设计了支持自适应提前退出选择方案的协同推理架构;其次,基于Edge X的开源边缘计算框架提出了预测分类器的运行时环境参数管理策略;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预测的自适应选择提前退出方案,实现了自适应预测最佳提前退出点,有效地提高在线评估DNN推理的算法效率。最后,本文采用Cifar数据集对所提出的两种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和性能的评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基线方案和最先进的方案相比,DDPI方案在模型推理精度、推理延迟和整体吞吐量具有优势;AES方案在算法决策时间性能上具有显著的提升。
其他文献
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与教育理念的开放式改革对高校校园建设提出了开放共享发展的新要求,开放共享校园规划理念与我国高校封闭式的校园空间结构产生了矛盾,校园在这种矛盾下,校园开放共享边界模式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园边界作为校园与城市的联系的媒介被重点关注,但国内对于开放式校园的实践有限,湖南大学作为一所在开放式大学校园规划中探索多年的高校,其开放式边界发展模式的探索对我国高校开放共享的发展具有重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的“热岛效应”越来越凸显。植树自然而然成为解决“热岛效应”最有利的方法之一。沿海地区的植被会受到台风的强风作用,西北地区的防护林会受到风沙的侵蚀危害,为给予树木风灾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本文研究强风下树木周围的流场分布,将树冠通过附加源项法简化为多孔介质,等效为树木对风场的干扰效果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探讨了不同阻力系数、不同风速、不同布置条件下树木流场的变化,具体结果如
毫米波频段丰富的频谱资源及其赋予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超大容量,以及毫米波赋予雷达感知的超高分辨率和精度等性能,使得毫米波雷达通信一体化技术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未来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毫米波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而言,大规模天线阵列和混合波束形成技术则是其获得雷达通信一体化性能的基础性技术。毫米波频段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若采用全数字波束形成方案,所产生的波束增益很难弥补毫
全球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造就了可再生能源的短缺和环境破坏,因此开发高效、稳定、环保的储能设备迫在眉睫。因循环寿命长,功率密度高等一系列优点的超级电容器(SCs),正在成为目前市场上储能设备的新起之秀。但是超级电容器具有低能量密度的缺点,与电池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无法应用于实际。因此提高能量密度是目前超级电容器函待解决的难题。然而,目前大部分能量密度高的电极材料均是在低质量负载量下测试得到的,无
自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农村的居住条件发生巨大的改变,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经济、技术、文化等各方面要素的剧烈变更,农村自建住宅发生了巨变,系统性的认识这种变化规律并寻求一个适宜的建设方向,是我国推进农村建设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佳木斯永红村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属严寒气候区,自然环境特征显著,农村住宅长期凸显为对寒冷气候的适应性。近些年,城乡一体化逐步推进,农村的经济、技术条
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演进,在农业人口变成非农业人口而城市人口喜欢往乡村放松休闲这一趋势下,使得城市与农村的交流和互动性提高,这也使得农村家庭的收入增加。有了稳定收入的人们渴望在自己有限的经济条件下获得更好的居住条件,有些甚至不惜背负债务,只为在乡下拥有一栋梦想中的房子。虽然农村经济条件仍不比城市,但年年回乡都能看到成堆的“新房子”,各式风格的乡村别墅兴起,这些此起彼伏的新住宅,灵感基本来源于城
随着精准生物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样化的人源化小鼠模型要求更严格的环境质量。目前大多数的实验动物房环境及设施研究都是在静态工况下分析大环境状况,实际运行中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动物生活的笼具内饲养微环境,以此为基础延伸到室内大环境的状态甚至室外的环境安全问题。根据笼养系统的划分,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饲养间类型为层流架饲养间和IVC(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饲养间,我国对于层
长沙火车站是于1975年为完善市内设施与提升城市形象而新建的一座特等铁路旅客站,其设计与施工的极高水准使其在建成后的四十余年时间中一直承担着长沙的普通铁路客站用途,并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扎根于城市中,其产生的独特城市记忆与文化同样为城市带来了巨大影响。多年过去,长沙火车站不再承担城市对外最重要的交通功能任务,其交通地位与功能重要性虽逐渐变弱,却已经成为城市无法分割、代表长沙城市的文化地标。本文从文化
本文是本研究团队对既有研究“村落公共空间体系”的一个延续,本文的研究对象“邻里级公共空间”属于村落公共空间体系,是近几年的研究重点。村落的邻里级公共空间,在满足日常使用需求、促进村落转型与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多集中在村落的大型公共空间上,对于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微型的邻里级公共空间讨论较少,并且在村落建设后的实际使用评价上鲜有探讨,致使建筑师与使用者在邻里级公共空间的认知上
世纪之交,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提前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制度和保障措施,但这些研究的侧重点都偏向于城镇地区。但从我国老年人口的城乡差距来看,农村老年人口数量,老龄化程度和速度都超过城市。农村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为严峻。农村地区现有的养老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远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农村养老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同时,居家养老一直是农村地区主要的养老模式,但现实生活中农村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