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风作用下树木周围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k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的“热岛效应”越来越凸显。植树自然而然成为解决“热岛效应”最有利的方法之一。沿海地区的植被会受到台风的强风作用,西北地区的防护林会受到风沙的侵蚀危害,为给予树木风灾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本文研究强风下树木周围的流场分布,将树冠通过附加源项法简化为多孔介质,等效为树木对风场的干扰效果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探讨了不同阻力系数、不同风速、不同布置条件下树木流场的变化,具体结果如下:首先,基于风洞试验中的豆瓣黄杨建立单颗树木模型,验证方法与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同一风速情况下,树木对树后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一致。在顺风方向,树冠为中心,等值线呈椭圆形以放射状向四周扩展。距离树冠中心越远,树木对风速的削弱效果越小、对湍流度的影响也越小;在横风向,树后一倍树高平面(X=1H)内,树木的遮蔽区域与树冠的尺寸相重合。在不同风速的情况下,随着风速的增加,树木孔隙率会逐渐增大,阻力系数也会相应的减小,距离树干后一倍树高处风剖面的相对参考点风速最小值逐渐增大,相对参考点湍流度最大值逐渐减小,在考虑上述情况后,模拟的风场与风洞试验测量的风场类似。其次,在单颗树模型的基础上,探究单排树树后流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单排树流场分布规律整体上与单颗树一致。以中间树木为中心,等值线呈椭圆形以放射状向四周扩展。树后最小风速与最大湍流度与单颗树区域一致,但树后遮蔽区域较单树更远。对于不同的顺风向剖面,Y=0.5D即两颗树木之间的剖面对树后流场干扰最小,而Y=0D与Y=1D即树冠中心剖面对树后流场干扰最大。在不同阻力系数情况下,随着阻力系数的增大,树后风速会有所减小,树后湍流度有所增大,且中心树相对于两侧树对阻力系数的敏感度更高,即随着阻力系数增加中心树后流场变化更大。最后,同样沿用附加源项法,建立双排树模型,探究不同布置方式下双排树树后流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双排树整体流场分布规律与单颗树、单排树趋于一致。平行排列时,树后流场分布规律与单排树相似,但树后最小风速与湍流度较单排树相比有一定增强,树后遮蔽距离也较单排树更远。在不同顺风向剖面时,Y=0.5D剖面对流场影响最小,Y=0D与Y=1D对流场影响最大。错缝排列时,树后风速、湍流度以及遮蔽距离都较其他布置方式下影响较大,说明了该布置方式下对流场的干扰作用最佳。在不同顺风向剖面下,随着距离中心树木越远,树后流场风速与湍流度受树木干扰作用越小,树后的遮蔽距离也越小。
其他文献
随着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数据密集型工业应用需要以大规模时序数据为基础来做实时处理和分析。传统的云计算模式因具有较高的响应时延和网络带宽要求,不能适用于对时延要求苛刻的工业场景。边缘计算模式可以缓解上述问题,然而边缘计算节点有限的存储资源无法有效满足工业应用海量的时序数据存储需求。因此研究减少边缘工业时序数据产生的存储开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减少边缘工业时序数据产生的存储开销主要面临两
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区域文化特点,它的形成是文明的见证,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愈发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截止目前共发布了五批传统村落名录。地方政府也积极组织开展保护工作,但目前对传统村落保护状况的评价及反馈工作还相对欠缺。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对吉安传统村落保护状况的评价,以吉安地区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包括评价因子的选取、权重的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日益关注“三农”问题,关注乡村的全方位发展,从乡村出发,在乡村多元化、精准化产业中发展,再而回归乡村,传承乡村文化与特色。而民宿作为乡村振兴下的第三产业,给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机遇和考验,乡村民宿产业在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拓展推进下也有了适应性的要求、政策及发展动力。而现阶段民宿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乡村内部出现了诸多与环境、文化的适配性问题,民宿自身也出现了许
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面对巨大的网络资源,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但后来发现无法从中快速准确地找到符合需求的信息和服务。推荐系统因此应运而生,个性化音乐推荐作为其重要的应用领域,借助于成熟的技术主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需求的音乐产品。传统推荐算法直接应用在音乐推荐系统中无法满足人们日益丰富和个性化的需求,而且在整个音乐推荐过程中,它们也突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一是传统推荐算法
目前,城市化的进程推动商业建筑大规模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建筑拔地而起,逐渐增高的建筑密度使得有限的空间被不断挤压、甚至割裂,地面上的城市空间被严重占用,可供居民使用游憩的公共空间数量减少且品质难以得到保障,此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目光聚集在商业建筑的第五立面,其不仅普遍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顺畅且空间宽敞又可与屋内业态结合满足使用者多样化需求,充分合理的利用不仅能缓解土地矛盾、带动内部商业,也能为使用者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求逐渐呈现,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受到更多关注,新农村住区在政策引导下应运而生。在人居环境的研究中,针对城市居住区的风环境研究较为丰富,而针对农村住区的研究相对匮乏。研究新农村住区风环境,应用自然通风技术,既可以很好地改善居住环境,满足人体心理生理健康需求,又减少空调等主动式降温家电的使用,符合农村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本文以长株潭地区的新农村住区为主要研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关系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城郊融合类乡村成为当下城镇化进程中协调城乡二元融合发展的关键区域,是乡村建设的前沿阵地。邻近城镇的区位优势与多样的景观风貌让城郊融合类乡村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天然优势,但人口流失、生态环境退化、乡村特色消失、产业缺失等问题仍亟需解决。同时,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单一原始的住宅空间产生了矛盾。如何通过乡村民居提质改造适应未来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成为该
长沙的历史街区保留了旧时的街巷结构发展至今,随着近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与更新,长沙的历史街区也经历了从衰败又逐渐走向复兴的历程。本文一共分为六章,从人文地理学的地方理念入手,通过研究长沙历史街区的地方性与地方感,以及历史街区中各类使用者群体的行为、需求与地方感表现,探索出长沙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方法。第一章为绪论,明确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及概念、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二章为理论基
预应力碳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与传统的碳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相比,其开裂强度及碳纤维的利用率可以得到显著提升。而目前在制作预应力碳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材料时存在各束纤维预拉力不均匀的问题,进而导致编织网上预拉力不高,混凝土的预压应力偏低且不均匀。因而,解决纤维织物上预拉力的均匀性可以有效提升预应力碳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材料性能。锚具是实现纤维织物上预拉力的关键,本文对单束纤维的锚具进行了研究,完成
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与教育理念的开放式改革对高校校园建设提出了开放共享发展的新要求,开放共享校园规划理念与我国高校封闭式的校园空间结构产生了矛盾,校园在这种矛盾下,校园开放共享边界模式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园边界作为校园与城市的联系的媒介被重点关注,但国内对于开放式校园的实践有限,湖南大学作为一所在开放式大学校园规划中探索多年的高校,其开放式边界发展模式的探索对我国高校开放共享的发展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