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明确阐述我国刑事政策概念和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挖掘我国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所蕴含的关于“罪”和“治罪”的基本理念,并对我国刑事政策进行反思和评价,最后提出中肯的关于我国刑事政策决策的建议。 前言部分主要介绍刑事政策观念的缘起。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我国刑事政策的概念和体系。本部分又分为五个大问题。一是主要介绍刑事政策概念上的分歧,并指出刑事政策存在多义性的原因所在;二是我国刑事政策概念的确立。本文是在狭义上使用刑事政策概念的。狭义的刑事政策,是指国家或中国共产党依据犯罪态势制定的,旨在通过对犯罪行为和犯罪人运用刑罚和有关措施,来有效地实现预防、控制犯罪,并最终达到保障自由、维护秩序、实现正义之目的的方针、策略和措施的总体或体系;三是概括介绍我国刑事政策体系。刑事政策体系,是指刑事政策内容的内在结构或层次。我国刑事政策体系存在多种分类方法;四是我国基本刑事政策的体系。在我国基本刑事政策体系中,主要介绍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两大基本刑事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基本内容;五是我国具体刑事政策的体系。主要介绍“严打”、“少捕、少杀”、“给犯罪分子以出路”具体刑事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我国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指体现于刑事政策之中的(主要是决策者所持有的或所期待的)关于“罪”与“治罪”的基本理念。或者说,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就是刑事政策所包含的精神。本部分又分为两个大问题。一是主要研究关于“罪”的基本理念。关于“罪”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三点:(一)、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二)、犯罪人具有相对的自由意志,个体犯罪行为是犯罪人的相对自由意志行为;(三)、犯罪人是社会人,犯罪人与非犯罪人不存在质的区别;二是主要研究关于“治罪”的基本理念。关于“治罪”的基本理念主要包含四点:(一)、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刑事立法策略并用,犯罪化趋势明显;(二)、“重刑化”倾向明显;(三)、保卫社会优先于保障人权和自由;(四)、罪刑相当。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我国刑事政策进行反思与建议。本部分又分为两个大问题。一是对我国刑事政策的反思。其要点有:(一)、我国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在基本立场上是客观主义的,但又显然具有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相折衷的痕迹;(:二)、我国刑事政策决策过多地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缺乏科学实证精神和法治精神,并依靠运动性的方式来解决刑事犯罪问题l(三)、我国刑事政策对犯罪和刑罚的科学认识还缺乏理性支撑,这表现为刑法的调控范围过宽、刑法调控力度过大以及过分倚重于刑罚米对付犯罪;(四)、我国刑事政策偏重于强调打击、控制犯罪以保护社会,而忽视对人权与自“I的保障,某种程度上妨碍了社会正义的实现;二是对我国刑事政策的建议:构建科学化、理性化的刑事政镣。(一)科学化的刑事政策;(二)理性化的刑市政镱。其核心思想包括刑法调控范围的适度化、刑法调控力度的适度化以及严格贯彻行刑社会化原则。 结语·p作出如’卜结论:犯罪问题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预防犯罪必须将传统的刑罚惩罚政策和现代社会政策结合起来,我们在关注刑罚问题的同时,必须关j生柚:会问题和社会政策。“最佳的社会政策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地运川公岁匕政策解决犯爿咎问题。好的公共政策,就是好的犯罪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