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大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这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然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结直肠癌的局限性病变,其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超过90%,但晚期已发生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仅有11%[1,2]。我们已公认大肠腺瘤是癌前病变,但我们尚未明确大肠腺瘤转变为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因此,对于结直肠癌发生机制的研究,积极寻找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生物学标志物,发现高风险癌变腺瘤,这有利于做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结直肠癌,从而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相关研究表明,在体内及体外实验均观察到细胞衰老的发生是一种肿瘤抑制反应,并在黑色素瘤、结肠腺瘤和肺腺瘤等的各种人类癌前病变中能够发现一些衰老的特征。由此猜想,细胞衰老可能参与到大肠腺瘤癌变的过程,这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目的通过检测大肠腺瘤、大肠癌以及大肠正常粘膜组织中数个细胞衰老标志物,以及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来探索细胞衰老是否参与到腺瘤癌变的过程,并寻找可能预测结肠腺瘤癌变发生或进展的分子标记物,有助于早期发现高风险的癌前病变,旨在为结肠癌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SA-β-gal染色法检测30例大肠腺瘤、30例大肠腺瘤旁正常粘膜组织、48例大肠癌组织以及48例癌旁组织,通过SA-β-gal蓝染阳性面积比检测衰老细胞,从而比较不同大肠组织中衰老细胞的表达,并分析SA-β-gal阳性面积比与各个临床指标(病理类型、大小、部位、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的关系。2.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0例大肠腺瘤、30例大肠腺瘤旁正常粘膜组织、48例大肠癌组织以及48例癌旁组织中p16INK4a、H3K9me3的表达水平,并探究这些衰老相关蛋白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3.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AN0VA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等统计方法,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大肠腺瘤组织中的SA-β-gal的蓝染阳性面积比明显大于腺瘤旁正常粘膜组织及大肠癌组织(P<0.01),而大肠癌组织中的蓝染阳性面积比明显小于癌旁正常粘膜组织(P<0.01)。比较不同分组的大肠腺瘤SA-β-gal的阳性面积比结果提示,管状腺瘤明显大于绒毛管状腺瘤(P<0.01),大小<1cm的大肠腺瘤大于大小多1cm的大肠腺瘤(P<0.05),非进展期腺瘤大于进展期腺瘤(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数目、位置的大肠腺瘤的阳性面积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不同分组的大肠癌的SA-β-gal的阳性面积比,中分化腺癌大于低分化腺癌(P<0.01),无远处转移大于有远处转移(P<0.01),Ⅰ、Ⅱ、Ⅲ期均大于Ⅳ期(P<0.01),而不同性别、年龄、位置、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的的阳性面积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大肠腺瘤组织中的p16INK4a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癌组织及腺瘤旁正常组织粘膜(P<0.01),大肠癌组织中的p16INK4a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粘膜组织(P<0.01)。在大肠腺瘤中,不同病理类型、性别、年龄、大小、数目及位置的p16INK4a的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在大肠癌中,无淋巴结转移的p16INK4a表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P<0.05),而不同分期p16INK4a的表达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而不同性别、年龄、位置、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的p16ISK4a表达无差异(P>0.05)。3.H3K9me3的表达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均为高表达(P<0.01),H3K9me3的表达与腺瘤及大肠癌的年龄、性别、部位、病理类型等均无关系(P>0.05)。结论:1.SA-β-gal及p16INK4a在大肠腺瘤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癌组织及大肠正常粘膜组织的表达,这两个衰老标志物在不同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说明大肠腺瘤中的衰老细胞明显多于大肠癌中的衰老细胞,提示细胞衰老可能作为抑制途径参与到腺瘤发生癌变的过程。2.SA-β-gal在绒毛管状腺瘤、>1cm的腺瘤、进展期腺瘤中低表达,在低分化腺癌、有远处转移、Ⅳ期的大肠癌中低表达,提示高风险癌变的腺瘤的衰老细胞减少,推测SA-β-gal的检测可能作为预警高风险癌前病变的标志物。3.p16INK4a在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大肠癌中高表达,推测p16INK4可作为大肠癌预后良好的指标。4.H3K9me3在大肠腺瘤、大肠癌中均为高表达,这提示在肿瘤细胞中检测到这种异染色质标志物,可能存在衰老细胞,但同时也不能排除细胞增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