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视听媒体是视听结合的现代媒体形式,包括电影、电视、互联网三大部分。优秀影片的频现、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走红”,昭示着现代视听媒体己走进生活的各个角落,极大的占据了人们的心灵空间。 现代视听媒体语言也因此被打上大众语言的烙印,担负起提升广大民众语言文字水平的重任。 但是事实却差强人意,当我们观看影片、打开电视或者登陆互联网的时候,这样那样的语言问题屡屡出现。现代视听媒体语言文字亟待引导和规范。 本文旨在从大众语言这个“根”上来考察现代视听媒体语言现象。在明晰大众语言这一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大众语言艺术性的问题,分为四个方面: 一、源远流长的大众语言艺术。窥占观今,舒展(梳理)大众语言艺术的诸多形式和大众语言‘艺术的物质载体。分为:(一)、历久弥新的传统大众语言艺术。长期以来,传统大众语言艺术在口头传播和文字传播两种形式的交织、互补中成长。经由人们口头传播的民歌、熟语、顺口溜、说唱艺术等,一部分在历代口耳相传中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艺术形式,一部分则借助于文字记录拓宽了流传面,成为大众语言艺术形式。单纯由文字传播的只有小说、诗歌等文学语言。(二)、势不可挡的现代大众语言艺术。现代大众语言艺术包括报纸、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中的大众语言艺术形式。现代大众语言艺术一方面广泛借鉴传统大众语言艺术的内容,同时又具有新鲜的时代特征。 二、根在大众的民族艺术语言。大众语言艺术之所以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源于它具有深厚的生活、民族、大众、艺术、传播的土壤。本部分重点分析大众语言艺术的这些根源性因素。大众语言艺术源于生活、生产、交流的需要,是根在大众、心在大众的大众艺术,也是折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态的民族艺术。它源于生活而精于生活、美于生活、深于生活。它是以一定的技术手段为依托的用于大众传播的语言艺术。 三、情深意长的大众语言艺术。既要提高人民大众的语言艺术水平,又要保证收视率、点击率,多重压力下的大众语言,它的方向盘将如何把握?本文认为,只要对受众情满于心,切实站在受众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就能意言于表,两者兼顾。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语言才是两者兼顾的语言呢?本文从9个方面作了论述。 四、视听一体、文图并茂的大众语言艺术。视听结合、文图并茂是现代视听媒体的重要特色,媒体语言如何与画面、图片实现相辅相成,以创造最佳的传播效果?本部分重点论述这一问题。 作家孙犁说:“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现代视听媒体的发展和数字技人众语台艺术与现代视听媒体术的普及,使大众语言的传播效率空前强劲,“一枝动,百枝摇”,任何粗糙草率、晦涩难懂的语台.文字都会影响到成千上万从未谋面的受众朋友。因此,我们不能不谨慎,不能不提出和试图解决新世纪遇到的新问题,不能不努力钻研博大精深的大众语言艺术。我们总是期待着: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不但能看到最优美的图画,还能听到最动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