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派生词是合成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词汇系统里,复合词一直是合成词的主体部分。在新时期以来的汉语新词语中,派生词新词语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而且随着汉语词缀化倾向的不断发展,派生词新词语的族群化衍生日益明显。这是汉语词汇系统变异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主要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依据语法化、词汇化、原型范畴理论、潜显理论等相关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汉语派生词新词语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在充分占有派生词新词语语料的基础上,探讨了类词缀的确定和形成过程、派生词新词语的特点和生成机制、研究价值等问题。本文首次对汉语派生词新词语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其中,类词缀的界定(类化、泛化的语义特征)、类词缀的范围和识别方法及派生词新词语的语言特征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除绪论和结论外,全文共分四章。在绪论部分,我们主要概述了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回顾了派生词新词语研究的前期成果,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提出了本研究所运用的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类词缀术语提出和确立的过程,相关辞书对“类词缀”术语的收录以及类词缀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然后着重探讨了类词缀的界定标准,包括意义标准、结构标准和功能标准,三者紧密联系,并以此为依据划定了汉语中仍然具有能产性的类词缀的范围,总结出识别类词缀的一些操作方法。从形成过程的角度来看,自源类词缀的形成通常都要经历“使用频率大幅增加”、“脱落部分语义特征”、“成为附加成分”等过程,外源类词缀的来源比较复杂,但在演变为类词缀的过程中,一般也会伴有上述特征的出现。第二章,从总体上归纳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语言特征。通过与传统派生词的比较,我们发现,派生词新词语无论在局部还是在整体结构上都具有与传统派生词不同的特点:典型词缀方面,能产性明显不均衡,而且个别典型词缀在构词上发生了新变化;类词缀方面,词缀化倾向日益明显,来源呈多源性,意义虚化程度比较低,兼职特点更明显,存在潜类词缀;词根方面,来源广泛,存在大量的潜词根;词根与词缀的关系方面,在音节搭配上,以“1+2”和“2+1”的音节搭配形式为主,在语法关系上,类词缀与词根之间的关系有时会与某些复合结构类型关系相似,在组合方式上呈现多样化,在语义关系上,类词缀与词根之间的语义关系是比较透明的;整体结构方面,构词能力强,形式多样,语法词多,词汇词少,表意明确,理据性强,在来源上也呈现多样化。第三章,从内部和外部分析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生成机制。变异机制、经济原则、类推机制等语言系统自身的调节机制是派生词新词语生成的语言内部原因。从外部来看,派生词新词语的大量衍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到网络、电视等现代传媒的助推和求新求异等语用心理因素的驱动,语言接触更是给汉语派生构词带来了直接的影响。第四章,讨论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研究价值。当代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如,能洞察汉语词汇系统发展的新动向,可以更好地考察《现汉》中对于派生词新词语收录与释义的变化等。最后,在结论中对全文作了总结,并指出不足之处和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