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性侵害一直是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由于中西方文化和体制等的差异,国内的性侵害创伤干预工作无法照搬国外或香港、台湾较为成熟的模式。本研究拟探索出一套适合国内性侵害受害者的创伤干预模式。方法通过社会建构主义取向的质性研究方法,在深圳开展性侵害受害者创伤干预实践,探索符合国内情况的性侵害受害者创伤干预模式。结果本次探索通过预防宣传、多专业救助、联结社会支持资源等工作在深圳构建了国内第一个性侵害受害者援助体系和公益网络平台“中国性侵害预防网”(春风网)。联结了包括心理、司法、医疗、资助、庇护等公共资源,形成了一支多专业协作的干预队伍,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期刊等)开展预防、应对性侵害的科普、法普宣传教育五十多次,社区服务及培训24次,为受害者提供直接的心理、法律服务500多人次,为高危人群提供预防及应对培训一千多人次。结论通过四年多的努力,本研究逐步探索出一套性侵害创伤全程干预模式:预防为首,提高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教育引导,减少社会大众及相关机构工作中的误解和再次伤害;整合资源,畅通有益资源信息渠道;协同干预,心理、法律、医疗、经济、社会协同干预;持续支持,提供义工、社工等持续支持与联结,提供获得更多社会支持的平台。相关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不断改善,不断发展。目的性侵害是最严重的创伤应激源之一,虽然国外有很多性侵害PTSD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但国内的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拟了解性侵害PTSD在国内女性中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广东三城市(深圳、惠州、广州)17-45岁女性人群中进行问卷流调。共发出问卷1023份,回收有效问卷946份。问卷包括基本人口学资料表、PTSD筛选量表(PCL-C)、DSM-IV临床用PTSD诊断量表(CAPS)、艾森克人格测验(EPQ)、特质应付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数据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报告有被性侵害经历的女性占23.57%(223名),PTSD发生率为15.25%(34名)。2.对PTSD总分的预测:在最终的多变量回归模型中,独立因子和PTSD症状间的单变量、多变量关联有显著性的包括:性侵害严重程度(p=5.12,P<0.001),消极应对方式(p=0.42,P<0.001)和积极应对方式(p=-0.29,P=0.001),神经质特质(p=0.31,P=0.002)在模型中均有显著性。Nagelkerke R2(拟合优度检验)为32.8%。3.对性侵害PTSD症候群的预测:独立因子和PTSD症候群之间的单变量、多变量关联的多变量回归模型中,对持续闯入回忆有显著性的为:消极应对方式(p=0.05,P<0.001),积极应对方式(p=-0.07,P<0.001),客观社会支持(p=0.05,P=0.04);对持续回避有显著性的为:神经质特质(p=0.03,P=0.021),消极应对方式(p=0.06,P<0.001),积极应对方式(p-0.05,P<0.001),客观社会支持(p=-0.16,P<0.001);对持续高唤起有显著性的为:神经质特质(β=0.03,P=0.013),内外向特质(β=0.03,P=0.022),消极应对方式(p=0.05,P<0.001),积极应对方式(p=0.05,P<0.001),主观社会支持(p=-0.04,P=0.040)。R2分别为19.2%,24.7%,27.8%。当所关联的心理社会因子都被选入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R2为26%。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客观的社会支持、对支持的主观感受、支持的利用度)、应对方式(消极、积极)、某些人格特质(神经质)都参与了PTSD及严重程度的形成。PTSD组与健康对照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特质等方面显著差异的部分,提示PTSD的易感因素或经历相同创伤事件而不发生PTSD的保健因素。目的以前的研究大多为战争、灾害、交通事故等创伤性事件相关的PTSD,且样本大多为男性,有关女性的PTSD及强奸PTSD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拟探索强奸PTSD受害者与无PTSD (non-PTSD)的强奸受害者及正常健康对照者之间脑灰质、脑功能差异。方法23名强奸创伤女性患者(其中PTSD13例,non-PTSD 10名)和23名年龄匹配的女性正常对照接受了1.5T功能磁共振扫描。功能任务包括情绪计数词语Stroop、症状激发影音BLOCK、图片事件相关。用VBM2(基于体素的形态测定法)工具箱分析扫描数据。由于头动及数据质量等问题,纳入统计分析的PTSD 11例,non-PTSD8名,正常对照22名。结果1.脑结构3D扫描结果:与正常健康对照相比,PTSD组下列脑区灰质密度降低:双侧额内侧回、额上回、右额中回、颞中回、梭状回;下列脑区灰质密度增强:左额中回、双侧中央前回、左顶下小叶、中央后回、颞上回、颞下回、右脑岛、小脑锥体、小脑山顶、小脑斜坡。2.功能性磁共振扫描结果:(1)情绪计数词语Stroop任务:PTSD组与正常健康对照相比,创伤相关词vs中性词,下列脑区激活不足:双侧额中回、右额内侧回、左额上回、额下回、前扣带回、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双侧颞上回、颞中回、右脑岛、海马旁回、丘脑、左梭状回、小脑斜坡。创伤相关词vs负性词,下列脑区激活不足:双侧额上回、额中回、右额下回、额内侧回、左前扣带回、双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左楔前叶、右顶下小叶、扣带回、海马旁回、双侧脑岛、颞上回、颞中回、左颞下回、梭状回、枕中回、右楔叶、双侧舌回、小脑斜坡、右小脑山顶。(2)影音BlOCK任务:PTSD组与正常健康对照相比,中性影音材料,下列脑区过度激活:左额上回、额中回、右额中回、顶下小叶;创伤相关,下列脑区激活不足:左额内侧回、额下回、前扣带回、颞中回、右顶上小叶、楔前叶、小脑蚓垂、小脑结节,在左颞中回过度激活。(3)图片事件相关任务:PTSD组与正常健康对照相比,创伤相关任务,下列脑区激活不足:双侧额内侧回、额下回、前扣带回、右额中回、后扣带回、中央后回、左中央前回、颞中回。下列脑区过度激活:双侧海马旁回、顶下小叶、颞上回、右丘脑、左小脑斜坡。新异中性任务,下列脑区激活不足:双侧额内侧回、左中央前回、前扣带回、颞中回、右扣带回、后扣带回、中央后回、小脑斜坡。过度激活的脑区:左额上回、右额中回、脑岛、海马旁回、海马钩、丘脑、顶下小叶、左楔叶、右小脑山顶、小脑斜坡。(4)脑结构、脑功能均有异常发现的脑区:与健康对照相比,PTSD组下列脑区在结构、功能上均有显著异常:双侧额内侧回(BA10)、右额上回(BA10)、额中回(BA10)、左额中回(BA6)、右脑岛(BA13)、双侧中央前回(BA4)、右颞中回(BA21)、左颞上回(BA22)、右小脑山顶、小脑斜坡。此外,与non-PTSD相比,PTSD组在结构、功能均有显著异常的脑区有左额上回(BA6)、右额中回(BA6,9)、中央前回(BA6)、颞中回(BA21)、颞上回(BA22)、海马旁回(BA20)、双侧顶下小叶(BA40)。结论1.PTSD者脑神经环路的特点表现为在创伤相关刺激中,额叶、前扣带回功能减弱,丘脑、海马旁回易于激活,额叶、顶叶、颞叶、边缘系统、小脑等脑区正常注意、情绪等功能受损或受抑。2.PTSD者创伤相关信息与普通负性信息的处理在情绪、认知与注意控制及反应的神经环路上有所差异。3. non-PTSD组与PTSD组在脑灰质密度和功能任务中的差异也许是其同样经历创伤但未发展为PTSD的保护因素。4.本研究的部分发现为国内外首次发现,如PTSD者在新异中性刺激下大脑功能异常、PTSD者顶下小叶灰质密度异常、小脑在Stroop中的激活异常、丘脑在事件相关中激活异常,也可能与创伤类型或女性性别有关,需更多相关研究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