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集经济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lon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人物品不足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公共需求供给却跟不上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步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一度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不断地积累形成了沉重的改革成本。针对财权和事权不对等、财政投入不足等因素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普遍倾向于转移支付等公共财政手段,忽略了基本公共服务缺失背后的经济学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偏差和低效率问题,导致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缩小区域差距方面并不见成效。所以我们不仅需要从财政分权制度层面做系统性的调整,而且在这个缓慢的调整过程中还需要从经济学视角探讨有助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内涵,从有效率供给的角度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区域差距过大的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基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普遍缺失、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本文在分税制改革背景下研究了中国转轨过程中的聚集经济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机理问题,尝试从投入要素集聚、异质性需求要素集聚和多区域主体网络协作聚集三个视角对我国聚集经济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出力度等其他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因素基础上,本文的研究可以从聚集经济的角度为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供政策建议。   首先,本文对目前学术界探讨聚集经济与基本公共服务关系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主流学者对当前基本公共服务缺失原因以及政策建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利弊,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以及如何有效改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问题,较少文献思考如何从经济学角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本文认为此类研究注重加大投入力度,但缺乏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分析,即使讨论到基本公共服务生产成本的问题,也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要素集聚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缺乏理论深度。如果对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经济学系统性考虑不足,单纯从财政投入等某一方面开展改革,可以想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效果将受抑制。   由于理论界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缺乏统一的定义,本文从聚集经济的视角提炼出基本公共服务内在的特质,包括非排他性非竞争性,规模经济,需求异质化与供给同质化的内在矛盾,相互依赖性与协作性,网络效应,供给的基础性与标准化这几类特征,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服务和产品。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包含的内容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追求的社会福利层次。并结合基本公共服务的特征考虑聚集经济的三个方面,即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在区域上的集聚、异质性需求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以及协作网络主体的集聚。从而针对性地将其与基本公共服务的特性进行对照,初步讨论聚集经济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路径。   其次,构建理论模型分析聚集经济的三个方面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在影响机制。根据城市聚集经济理论,以Tiebout(1956)模型、T.Besley(2003)模型为基础,讨论投入要素集聚、需求要素集聚以及存在区域协作这些因素变化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弹性。投入要素的集聚直接改变基本公共服务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成本,实现区域内的单位成本下降。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在财政支出等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素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需求要素在区域内的集聚有助于形成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经济,一方面降低了基本公共服务生产的分工成本,另一方面降低需求者获取基本公共服务的获取成本,从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经过理论模型的推导,多区域协作网络的形成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有效实现横向与纵向政府间组织体系的激励兼容,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最后,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上的检验。不同于其他研究以某个类别的基本公共服务为例分析基本公共服务,本文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计算综合性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卫生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文化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保设施建设六类指标,下辖13个子指标。通过运用加权综合方法对这六类基本公共服务进行综合考察,本文得到我国29个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去掉西藏,重庆并入四川)、在1994.2008年间指数值代表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15年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但是区域差距也同样存在明显上升的趋势,且省域差距和区域差距明显,但长期中全国范围内存在绝对收敛的趋势。   并且针对各类影响因素选取指标构造1994-2008年包括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前文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运用单方程模型检验聚集经济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及区域差距的边际贡献。结果表明聚集经济要素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聚集经济要素中,投入要素的集聚程度表现为区域内的就业密度提升,更进一步地反映需求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进程,这两个因素均对该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需求要素在区域内的集聚代表同一区域内多样化的同质化供给存在某种范围经济,这种范围经济效应正向有效地有助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此外,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省域间溢出促使地方政府减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是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的。   分类别回归时,本文发现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设施以及义务教育服务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义务教育服务受聚集经济效应的影响最为明显;环境保护服务对人口聚集水平的要求并不高,更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在区域上的扩散影响;社会保障服务同样受投入要素集聚影响较小,更容易受到区域网络覆盖程度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网络经济效应。对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异质化需求较高的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区域内不同“需求子俱乐部”节点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实现其在不同俱乐部的多样化供给,对于提高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更为重要。   考虑到聚集经济与基本公共服务之间存在的内生性关系,本文还运用循环累积因果效应理论阐述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间要素流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聚集经济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及区域差距的边际贡献。结果表明聚集经济要素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基本公共服务对聚集经济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短期中虽然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但是长期来看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总之,研究结果有效地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循环累积因果效应。   如何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距,本文的结论是投入要素集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需求要素的集聚显著正向地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距。加快区域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建设,实现区域主体协作效应,有助于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比例的上升也是有助于缩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但是目前在我国“建设财政"的政策激励体制下,经济水平提升并不能保证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水平上升。所以必须在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基础上,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摆在经济发展相对重要的位置,才是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距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西方国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注意到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强化经济周期过程中的作用,发现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信贷周期理论作为探索该影响最重要的理论内容
法国当代雕塑大师、法兰西学院主席、终身院士克罗德·阿巴吉访问中国时,在中国国家画院的花园里看见一座青铜雕塑。那是一位身着长衫、美髯飘飘的老人,手里拿着笔和纸本,正
该文从黄芩叶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葡萄糖醛酸水解酶基因(sbGUS)的全长(Gene Bank登录号KR364726)。该基因全长1584 bp,含有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27个氨基
2014年底,随着央行近两年内首次降息计划的公布,中国股市进入了新一轮的“牛市”。由券商带头、基建板块助推、“一带一路”、“自贸区”等概念后程发力,大盘指数从2350点一路飙
摘要:根据分类技术建立入侵检测系统的思路,构造了一个基于贝叶斯分类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本文提出了利用未标记数据提高贝叶斯分类器性能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入侵检测系统准确率和效率。  关键词:数据挖掘;贝叶斯分类算法;入侵检测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6-11644-03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
摘要:以图论和遗传算法为基础,提出了求解最小生成树问题的遗传算法。该算法解决了常用二进制编码不能正确表达最小生成树的问题,利用Prufer 数对生成树进行编码;在遗传操作中对变异算子进行了改进,避免了由于变异产生大量不可行解。从而提高了遗传算法的效率;通过数值试验,表明该算法简单,高效,收敛率高。  关键词:遗传算法;最小生成树;变异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
古典最后贷款人理论诞生于18世纪末,桑顿与巴杰特是其中两位主要的贡献者。该理论历经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相关研究普遍认为最后贷款人的存在能够有效地稳定经济,但是在执行主体、
中国印刷机械设备进口一直大于出口,入世后中国关税税率的变化,将会给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产品的出口带来光明,本文建议要多采取措施扩大国产印刷及设备器材产品的出口.
J2EE是目前流行且成熟的分布式应用开发模型,结合J2EE在开发分布式应用方面的优势,设计了一种基于J2EE平台的电子邮件系统,并利用JavaMail强大的邮件处理功能,对系统进行了实
摘要:通过对淄博职业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课程的确定、课程建设的组织机构、课程建设实施、课程建设取得实效、课程特色的介绍,总结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希望能对其它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精品课程;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6-11647-03    1 引言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