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突破了发行国的国界,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货币功能,最终成为被国际市场广泛接受和使用的国际货币的过程。西方货币理论认为,货币国际化可以划分为并不存在严格界限的三个阶段:自由化阶段、区域化阶段和国际化阶段。从阶段划分角度考察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将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定位于自由化和区域化的重叠区域。也就是说,在尚未实现自由化,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人民币已经出现了区域化的雏形。从原因角度来看,东亚和东南亚区域内,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非居民的人民币需求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人民币自由化尚未实现,妨碍了人民币发挥完整的国际货币职能,这种非居民的人民币需求难以自发的向更高层次发展。而离岸金融理论告诉我们,离岸金融市场正是解决这一转化的桥梁和纽带。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的主要积聚地,在地缘、金融体系、产品业务体系等方面独具优势,香港市场将可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这一转变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将不仅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和内地金融改革,而且有利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以及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和大陆金融市场相互平行的特点,我们认为香港应当发挥境外人民币资产投放目的地,境外人民币交易市场,境外人民币回流枢纽的作用。具体到操作层面,香港可以通过合理引导供给,发展多层次人民币交易市场;配合内地金融开放,疏通人民币内外循环;配合内地金融改革,提供全面风险管理措施。另外,考虑到在一国框架下利用两个平行的金融市场推进货币国际化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制度优势,利用这一优势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会遇到一般离岸金融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而且会遇到其它国家所没有的特定风险,需要我们在实际推进中认真把握。这些风险主要包括:发展方向偏离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的风险;大规模套利活动对内地金融体系的冲击;大规模的衍生产品投机对两地金融体系的冲击;人民币流通地位的提高对港币的冲击;监管空白和非法金融活动的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