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R4/NF-κB炎症通路调控CX3CR1介导小胶质细胞过度突触修剪在大鼠癫痫后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qi251305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发育期癫痫是婴幼儿常见的急危重症,其中部分为难治性癫痫或癫痫持续状态。癫痫能导致发育期不同程度脑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治疗儿童癫痫后脑损伤,改善其认知功能已成为儿科医生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而过度的突触修剪是这一症状中重要致病原因,但具体机制不清楚。我们前期实验研究发现癫痫动物模型中突触修剪的关键蛋白CX3CR1表达增加,同时出现炎性因子表达增多。因此,我们提出“小胶质细胞(MG)介导TLR4/NF-κB的信号通路,使IL-1β增多,促进CX3CR1表达增加,加重突触修剪作用,进而促进癫痫后脑损伤”的假说。本项目首先揭示小胶质细胞在癫痫后出现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极化,并发现在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达的TLR4、NF-κB与Iba-1蛋白呈现正相关性增高,同时小胶质细胞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CX3CR1表达增多可能参与过度突触修剪,导致癫痫的发生和加重,从而加重癫痫后脑损伤;其次在细胞水平上通过下调TLR4/NF-κB炎症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抑制小胶质细胞的CX3CR1表达,而产生抗癫痫作用。最后在体内进一步验证,通过下调TLR4/NF-κB炎症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极化,抑制小胶质细胞的CX3CR1高表达,促进突触蛋白表达,抑制突触数量减少,改善突触超微结构,从而抑制过度突触修剪,抑制癫痫的发生和加重,从而改善癫痫后脑损伤,本研究以重要的科学问题—癫痫后脑损伤的突触修剪作用与机制为切入点,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等方法研究小胶质细胞分泌炎性因子,上调CX3CR1促进突触修剪在癫痫后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深入研究,为癫痫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体内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两部分。1、第一部分体内动物实验部分:本研究采用生后21天幼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雄性,体重45g~60g,每组12只,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和匹鲁卡品诱导癫痫持续状态SD大鼠组,并选取6个不同时间点(4h、12h、1d、2d、3d、7d),每个时间点12只,采用腹腔注射匹鲁卡品建立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并观察行为学,记录脑电图改变,HE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海马CA1、CA3、DG区神经元损伤情况,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极化情况,并通过RT-PCR检测M1和M2型相关因子表达,通过荧光双标,检测海马区小胶质细胞表达TLR4,NF-κB,CX3CR1的表达变化,及与小胶质细胞Iba-1表达的相关性。2、第二部分体外细胞实验部分:本研究采用生后1~3天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雄性,分离并传代原代小胶质细胞后,细胞分为4组进行试验。I组正常对照组(Ctrl组);II组无镁溶液处理的大鼠小胶质细胞单层(Mg2+free组):取原代小胶质细胞培养至第3天的小胶质细胞,进行无镁细胞液处理3h;III组:无镁溶液处理大鼠小胶质细胞单层加入TLR4siRNA组(Mg2+free+TLR4siRNA组):取原代小胶质细胞培养至第3天的大鼠小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液中加入TLR4-siRNA(100pmol/ml),培养48h后,加入无镁细胞液处理继续培养3h。IV组:无镁溶液处理大鼠小胶质细胞单层加入NF-κB阻断剂组(Mg2+free+BAY 11-7082组):取原代小胶质细胞培养至第3天的小胶质细胞,加入5μM NF-κB阻断剂(BAY11-7082)处理6h,加入无镁细胞液处理继续培养3h。RT-PCR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的M1型相关分子表达情况,RT-PCR和Westen blot检测下调TLR4/NF-κB炎症通路无镁溶液处理后各组小胶质细胞中CX3CR1的表达变化,Westen blot检测下调TLR4/NF-κB炎症通路无镁溶液处理后小胶质细胞中TLR4、NF-κB、IκB的表达变化。3、第二部分体内动物实验部分:本研究选取生后21天幼年雄性SD大鼠(体重45g~60g),每组22只,随机分组,分为I正常对照组;II匹鲁卡品诱导癫痫持续状态SD大鼠组;III溶剂处理SD大鼠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BAY 11-7082)组;IV溶剂处理SD大鼠腹腔注射TLR4抑制剂(TAK-242)组;干预组分别于造模后1h,1d,2d每天1次腹腔注射NF-κB阻断剂组BAY11-7082和TLR4抑制剂(TAK-242),造模成功后干预后2d取材,TUNEL和Nissl染色检测各组海马区脑损伤情况,荧光染色和Westen blot检测观察各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和相关M1,M2因子表达情况,双重免疫荧光染色,Westen blot检测、PCR检测TLR4、NF-κB、CX3CR1的表达,Westen blot检测突触前后蛋白的表达情况,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造模成功7天后每组10只,通过Morris水迷宫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和旷场检测一般运动能力、智力和焦虑相关的情绪行为。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Graph Pad Prism 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实验中的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mean±SD),如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如多个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则用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方法分析结果。其中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Iba-1蛋白的在Ctrl组表达最少,癫痫持续状态后分别与Ctrl组比较4h略有升高,12h逐渐增多(P<0.05),1d(P<0.001),2d达峰值(P<0.001),3d略有下降(P<0.01),1w接近Ctrl组。癫痫组幼年大鼠在12h、1d、2d、3d后小胶质细胞中CD86,CD14,CD206和Arg-1的m RNA含量随着时间逐渐升高,其中1d、2d、3d与其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在第2天表达达峰值。2、Tunel染色发现在SE后2d海马各区Tunel阳性细胞达峰。3、本研究发现在小胶质细胞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在癫痫持续状态后不同程度增高,本研究发现癫痫持续状态后有不同程度突触前蛋白表达减少。4、在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达的TLR4/NF-κB与Ib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5、在细胞水平上无镁溶液处理后大鼠小胶质细胞中炎症因子IL-1β(P<0.001)和TNF-α表达增加(P<0.01),BAY11-7082处理后炎症因子IL-1β(P<0.01)和TNF-α表达降低(P<0.01)和siRNA-TLR4处理后炎症因子IL-1β(P<0.001)和TNF-α表达降低(P<0.01);与正常大鼠小胶质细胞比较,无镁溶液处理大鼠小胶质细胞中CX3CR1蛋白水平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BAY11-7082处理后CX3CR1蛋白水平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和siRNA-TLR4处理后CX3CR1蛋白水平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与正常大鼠小胶质细胞比较,无镁溶液处理大鼠小胶质细胞中TLR4和NF-κB的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1),而IκB表达降低(P<0.01),NF-κB抑制剂BAY11-7082处理后与无镁溶液处理组比较TLR4(P<0.05)和NF-κB的蛋白水平减少(P<0.01),而IκB表达增加(P<0.05)。而siRNA-TLR4处理后与无镁溶液处理组比较TLR4(P<0.01)和NF-κB的蛋白水平减少(P<0.05),而IκB表达增加(P<0.01)。6、癫痫发作频率:与EP组相比EP+BAY组大鼠2d内抽搐次数减少(P<0.001),与EP组相比EP+TAK组大鼠2d内抽搐次数减少(P<0.001);癫痫发作分级:与EP组相比EP+BAY组大鼠2d内抽搐发作强度降低(P<0.01),与EP组相比EP+TAK组大鼠2d内抽搐发作强度降低(P<0.001);死亡率:EP组2d内死亡率约为5.5%,而EP+BAY组和EP+TAK组2d内无死亡。7、通过TUNEL和Nissl染色观察各组神经元损伤情况,观察TUNEL阳性细胞数计数和尼氏小体细胞计数Epilepsy组表达最明显,分别与Ctrl组、EP+BAY组和EP+TAK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Neu N在Epilepsy组表达最少,分别与Ctrl组,EP+BAY组和EP+TAK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8、TLR4、NF-κB及CX3CR1分别在Epilepsy组表达最多,分别与Ctrl组,EP+BAY组和EP+TAK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9、SYP及PSD95在Epilepsy组表达最少,分别与Ctrl组,EP+BAY组和EP+TAK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电镜下观察癫痫组突触数量减少,突触超微结构模糊,突触后膜变薄、扭曲甚至中断,密度减低,突触间隙较Ctrl组变得狭窄并且不规则,给予干预后突触结构趋向于正常组,各组海马区突触数目统计Epilepsy组突触数目较Ctrl组少,Epilepsy组分别与Ctrl组、EP+BAY组和EP+TAK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0、Morris水迷宫试验中第1~4天逃避潜伏期各组无统计学差异,EP组在第5天逃避潜伏期较Ctrl组延长P<0.05,EP+BAY 11-7082较EP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EP+TAK-242较EP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01;EP组较Ctrl组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01,EP+BAY11-7082较EP组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EP+TAK-242较EP组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1。EP组较Ctrl组目标象限运动时间缩短P<0.001,EP+BAY 11-7082较EP组目标象限运动时间增多P<0.05,EP+TAK-242较EP组目标象限运动时间增多P<0.01。11、旷场实验中EP组较Ctrl组中央区停留时间延迟P<0.001,中央区运动距离延长P<0.001,总距离延长P<0.001,平均速度增快P<0.001,EP+BAY 11-7082较EP组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P<0.01,中央区运动距离缩短P<0.01,总距离缩短P<0.001,平均速度减慢P<0.001,EP+TAK-242较较EP组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P<0.01,中央区运动距离缩短P<0.01,总距离缩短P<0.001,平均速度减慢P<0.001,EP+BAY 11-7082和EP+TAK-242治疗后不同程度好转。结论:1、在组织水平上证明了小胶质细胞在癫痫后出现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极化,在癫痫持续状态后2天达到峰值,其中M1型和M2型因子表达不同程度增多,在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达的TLR4、NF-κB与Iba-1蛋白呈现正相关性增高,同时小胶质细胞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CX3CR1表达也呈现正相关性增多,突触前蛋白表达减少,由此可推测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小胶质细胞在癫痫中的激活和极化,可能参与过度突触修剪,导致癫痫的发生和加重,从而加重癫痫后脑损伤。2、在细胞水平上证明了无镁溶液处理后的小胶质细胞通过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其激活和CX3CR1表达降低而产生抗癫痫作用。3、在组织水平上证明了通过癫痫中下调TLR4/NF-κB炎症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极化,抑制M1型和M2型细胞因子表达;同时抑制趋化因子受体CX3CR1表达,促进突触前膜蛋白和后膜蛋白表达,增加突触数量,改善突触超微结构使其规整,减少过度突触修剪导致的突触E/I失衡,抑制癫痫的发生和加重,从而改善癫痫后脑损伤。通过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证实下调TLR4/NF-κB炎症通路后可改善幼年大鼠癫痫后脑损伤提高认知和情绪行为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缺血性卒中对于社会有着毁灭性的危害。作为世界范围内病死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于其致死性,神经功能上的残疾则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人体肠道内存在着众多种类的微生物群落,其与人类形成的共生关系时刻影响着宿主体内的发育成熟、能量新陈代谢、免疫调节过程。诸多神经系统的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肠道菌群功能和结构组成成分的影响。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机
目的:宫颈癌排全球妇科肿瘤第二位。近年来,亚洲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众所周知HPV的持续性感染和宫颈癌的肿瘤发展过程紧密相连,但同时也有研究认为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同样可作为独立因素影响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当前早期宫颈癌可以得到较有效控制,然而转移性或复发性宫颈癌预后仍较差。因此,更进一步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对于预防、治疗及预后监管宫颈癌均意义非凡。长链非编码RNA(lon
目的:脓毒症因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而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其中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更为常见。伴有心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具有不良的预后。当脓毒症发生代谢异常和循环障碍时,即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心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更高,与病死率增加独立相关。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迫切需要探寻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降低重症病人的病死率。然而,脓毒性休克心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与细胞因子抑制作用、细胞凋亡、能量代谢等多方面因
目的: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约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0%左右。当前,胶质瘤的治疗仍然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近年来,针对胶质瘤早期诊断,手术根治以及放化疗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胶质瘤具有高侵袭性,且抗放射和化学治疗的特点,患者的预后情况不容乐观,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胶质瘤的恶性发展是一个涉及多步骤,多阶段以及多基因的复杂病理过程,基因治疗是当前研究
研究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全球第四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HPV感染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虽然有疫苗以及宫颈癌筛查的普及,但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在中国,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近20年来,宫颈癌患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十年内发病的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且大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经为III-IV期宫颈癌,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或者为局部晚期,即肿瘤大小>4
目的: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影响许多女性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老化,松弛,继而导致的子宫及阴道前后壁的膨出。随着盆腔器官脱垂症状的出现,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POP是老年女性的多发病,就发病诱因来说,其与妊娠分娩相关,但具体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众所周知,盆底支持组织包括盆底周围的筋膜韧带和结缔组织,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Th2细胞介导的一种常见的免疫性疾病,是一个影响全世界人口健康的重大问题,大概20%左右的人群被变应性鼻炎所困扰,并且全世界的发病率一直在不断上升[1-3]。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症状由于治疗方案的发展得到一些改善,但仍然居高不下,且有较高比例的AR患者发展成鼻-鼻窦炎、鼻息肉、眼结膜炎及哮喘等诸多疾病,很大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6]
目的:肾癌是泌尿系统发病率仅次于膀胱肿瘤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约2/3以上的肾癌为透明细胞癌,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研究发现,60-80%肾透明细胞癌的希佩尔-林道(Von Hippel Lindau,VHL)双等位基因失活,可导致细胞内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ed factor,HIF)的异常积累。目前,尽管外科手术技术和放化疗技术不断进步,但肾癌初次诊断时大多处
前言肺癌是一种人类最常见的致死性癌症,在众多癌症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由于肺癌的病因和转移倾向复杂,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威胁。从病理特征角度来看,肺癌可划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个类型,非小细胞肺癌进一步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其中最常见的是肺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40%。虽然肺腺癌在治疗方法方面取得了许多进步,但肺腺癌仍然是最具攻击性和致命性的肿瘤类型之一,总生存率不到5年。由此可见,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一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肿瘤。临床上将乳腺癌分为管腔A型、管腔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型。各分型乳腺癌的基因表达谱、转移潜能、进展速度、治疗手段以及临床转归均有所不同。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缺少特效的治疗方法,肿瘤进展快,容易复发,易出现淋巴结及远隔脏器转移,并且在疾病晚期易发生化疗耐药,是预后最差的乳腺癌类型。全面了解此类型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