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力是语言用来交流的一个前提。它是一项最先被训练的重要技能。听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语言交流的纽带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不间断性,运动性和受控性。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研究者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听力在语言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上。但是如何促进学习者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由使用语言仍然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听力理解作为一项输入性技能,是学习者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读和写的技能训练,忽略听和说的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初级学习阶段。所以,许多英语教师会碰到这样的现象,不少学生英语考试得高分,但听说能力却跟不上。教师们从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出发,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结果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听说能力差,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足够的听说训练,而且缺乏科学的策略指导。本研究试图探究:1)初中生听力理解障碍;2)初中学生听力策略的使用情况;3)听力水平和听力策略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旨在为英语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一些教学启示。为了了解影响初中生听力理解的障碍,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对203名包钢九中初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且通过教育统计软件SSPS15.0对获取的资料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从问卷的调查数据得出了以下结果:学生普遍存在的听力障碍有两大类:1、语言因素类。语言知识主要指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2、非语言因素类。主要包括心理因素,听力技巧与策略,背景知识等。学生的听力策略使用情况是:首先,本次调查的初中学生使用听力策略处于中等水平。他们使用认知策略频率最高,其次是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频率最低。其次,听力策略和听力水平的相关关系显著。听力水平高的学生使用所有的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以及绝大部分认知策略显著高于中等以及低水平的学生。听力水平低的学生更常使用翻译策略,而中等听力水平学生更常使用社会策略。基于本研究结果,本文对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听力策略作了探讨,总结出英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使用听力策略的意识,进而指导学生如何适当、有效地使用听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