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海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同时是明中期活跃于文坛的“前七子”中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陕西第一位状元,且在明文坛上享有盛名。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散曲和杂剧创作对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明散曲经历了国初的“大萧条”时期,从成化十年以后开始复兴,在正德、嘉靖时期走向繁荣。康海正是明散曲发展繁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散曲作品代表了明中叶奸佞当道、朝政腐败的黑暗现实中失意文人的愤怒心声。他还著有两部杂剧《中山狼》和《王兰卿贞烈传》,其中《中山狼》是明杂剧中少有的杰作之一,它开创了明代杂剧史上——寓言讽刺剧,这一戏曲类型,对明代杂剧的创作走向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界对康海散曲和杂剧作品的研究尚集中在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传统一端,康乃土生土长的关中人,其人格思想和文学戏曲创作等多受到秦地文化和民风的影响。因此,关于康海散曲、杂剧等戏曲创作和秦腔的渊源关系以及戏曲实践活动对秦腔的影响等尚有可研究的余地。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试图以严谨的态度对康海的散曲、杂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进而探索康海本色豪放的散曲和秦腔的渊源关系,以及康海的戏曲活动对秦腔的影响。本文分四章对康海的曲作(散曲和杂剧)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细致的研究。第一章简述康海生平著述和人格思想。首先对其生平和著述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分析了秦文化与康海人格形成的关系,其中大致介绍了秦文化的个性特征,并分析了其对康海人格的影响。第二章对康海的散曲作品进行全面的研究。主要从散曲的思想意蕴、艺术特点、意义贡献以及与秦腔形成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将康海散曲的思想内容分为“愤世”、“乐闲”、“感怀”、“哀民”四个方面;最后,笔者通过对这些散曲的风格进行分析,归纳出“具有秦腔风格的散曲作品”进而探究康海的散曲风格和秦腔风格的渊源关系。第三章研究康海的杂剧作品。主要从创作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本章的研究旨在对康海的两部杂剧《中山狼》和《王兰卿贞烈传》的思想内容、人物特点、语言特点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第四章研究康海的戏曲活动对秦腔的影响。主要从戏曲创作活动和戏曲实践活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分析康海的戏曲研究和创作对秦腔的影响,包括“康王腔”的创制、戏曲剧本的编写;其次分析康海的戏曲实践活动对秦腔的影响,包括创建戏班、组织秋神报赛、绘制秦腔脸谱、置办乐器道具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