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起源于中国,曾广泛通用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古老文字,使用共同的汉字和古代书面汉语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称为“汉字文化圈”。因此汉字除在中国使用以外,还有许多书写汉语以外语言的变体。本论文是对中国和韩国常用汉字基本结构和特征的初步比较研究。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简述中韩汉字比较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并说明论文研究所依据的《中韩常用汉字数据库》及其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字码等基本属性字段。第二章“中韩汉字字形比较”。通过中韩汉字繁体字和简化字、规范字和异体字、新字形和旧字形、部首归类和笔画数、韩国自造汉字,以及中韩汉字信息处理字形与编码的对比,认为中国大陆实行的简化汉字,是与包括韩国汉字在内的中国大陆以外国家和地区汉字字形差别的最大原因和表现。第三章“中韩汉字字音比较”。系统对比了中国汉字的声母、韵母与韩国汉字初声、中声和终声的字音差异和对应关系,结论是中国汉字的声母和韩国汉字的初声对应比较简单,中国汉字的韵母和韩国汉字的中声+终声差别较大,表现在单元音和复元音、辅音韵尾的简繁等方面。中韩汉字字音与汉字古音的比较结论是,中国现代汉字字音已大大简化,韩国汉字仍保留古代汉字非组读重唇音、精组读尖音、见组读软腭音、阳声韵和入声韵保留完整的辅音韵尾等特点。第四章“中韩汉字字义比较”。由于汉语和韩国语词汇语义系统的差异,保留古代汉字字义程度的不同,以及因自创汉字和汉字词产生的新字义等原因,中韩汉字的字义在总体上一致的前提下,存在一定的差异。中韩汉字字义的不同更多地表现在汉字内部的义项差异。中国汉字多义项的原因是产生新的现代汉语字义和词类的分化,而韩国汉字多义项的原因主要是保留了中国汉字已经不用的汉字古义,中韩汉字古今字义差别的主要依据是基于与古代汉字字书《说文解字》字义的比较。第五章“结论”。总结本文480字小样本中韩常用汉字基本属性和数据初步比较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