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人均GDP也得到很大提升,中国服务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与同样处于中等收入的国家的服务业相比,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进程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要素积累和生产率提高是产出增长的两个主要源泉,由于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要素积累不能带来产出的持续增长,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产生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所以本文的目的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考察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地区差异的情况。本文基于投入距离函数和随机前沿函数结合起来的新模型测度中国29个省份的服务业TFP增长情况,并将其进行分解,发现在2000-2012年间,中国服务业TFP年均增长率为3.43%,其中技术效率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54%,技术进步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50%、0.52%。在2000-2012年间,累积技术进步变化处于缓慢上升趋势,大约增长了54%;每年的规模效率变化相对稳定,累积规模效率变化指数是一直增加的,年增长率大约为6%;累积技术效率变化表现出下降趋势;累积TFP变化大约增长了41%。全国及三大地区服务业的TFP增长率均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W”型增长趋势。然后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条件β收敛,而只有东部和中部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由于各地区服务业发展差距始终存在,所以需要进一步分析影响服务业TFP变动的因素有哪些。本文运用GLS方法考察了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进出口贸易和工业化水平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不显著,而城市化水平则阻碍了服务业TFP的增长。本文的创新之处可能在于:第一,本文采用将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随机前沿函数结合起来的模型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第二,现有文献采用随机前沿函数分析全要素生产率时,基本上都是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然而各地区服务业的规模并不是处于同一状态的,所以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三个部分,即技术进步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第三,从结论上而言,2000-2012年间,技术效率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均表现出相同的“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W”型增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