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

来源 :山东轻工业学院 齐鲁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ha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玉米秸秆稀硫酸预处理最适条件、纤维素酶解预处理玉米秸秆的最适条件;从自然界里筛选出一株发酵木糖产乙醇酵母并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初步确定该菌株为奥默毕赤氏酵母;最后利用正交试验对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发酵过程的数学模型。 本实验的主要结论:1.玉米秸秆稀硫酸预处理最适条件:硫酸浓度1.0%,水解温度120℃,水解时间120min,秸秆粉粒度介于20~40目之间,固形物含量10%。水解液中的还原糖主要为木糖与葡萄糖。 2.预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素酶解的最适条件:纤维素酶用量25IU/g,水解温度为50℃,水解时间为24h,pH值为4.6。 3.确定所筛选菌株为奥默毕赤氏酵母(Pichiaohmeri)。该菌种发酵8%葡萄糖产乙醇量为理论产率的76.1%,发酵8%木糖产乙醇为理论产率的63.6%。 4.利用奥默毕赤氏酵母发酵稀硫酸预处理玉米秸秆水解液生产燃料乙醇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60h,通风量0.8m3/(m3-min),初始还原糖浓度为74.0g/L。 5.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利用酿酒酵母发酵预处理玉米秸秆滤渣的最适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4℃,发酵时间60h,接种量4×106cell/mL,纤维素酶用量40IU/g。并对该发酵过程进行了理论探讨,建立了发酵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最小二乘法确立了同时糖化发酵过程中,乙醇浓度、玉米秸秆固形物含量与发酵时间之间关系的拟合方程。拟合方程为:τ=-178.843ln(1-3.63y)-2.358ycG0
其他文献
学位
核能作为当今世界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核主泵关键零部件的制备技术成为制约我国核电技术发展的一道瓶颈,而核主泵推力轴瓦作为核电领
我们首先对蔗渣进行筛分和常规化学成分的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AX)对原料、除髓和未除髓浆料及黑液中的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利用SEM-EDAX研究
在众多防伪材料中,有机光致变色材料以其各项优异性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在防伪材料领域有巨大的开发和应用潜力,该类型材料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本文旨在合成一种二芳基乙烯
本文采用白腐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ME446对麦草的生物制浆性能进行研究。利用GC、GC-MS对麦草中的亲油性、亲水性抽出物和水溶性组分以及不溶性聚糖,在生物处理过程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的色彩图像的需求加大,与色彩、印刷、包装相关的厂家基于消费者及自身防伪等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配色技术,因而计算机配色已经越来越成为印刷企
专色油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现代包装印刷中。而针对专色油墨的调配提出了许多的配色数学模型,本课题选择在Kubelka-Munk理论的基础上引进在纺织印染中应用广泛的Kubelka-Munk
为促进我国酶法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提高非水相酶学研究水平,改善己酸乙酯的品质,本论文对脂肪酶的固定化、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己酸乙酯的反应过程、产物分离提纯进行了研究.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