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园林景观行业经历了几近十年的快速成长期,与此同时众多年轻学者的海外学成归来以及大批从业设计师的逐步成长,景观设计行业将由现在懵懂的年轻走向稳重的成熟。这一时期的显著标志是将会有更多的学者、设计师等从业人员去关注一些真正的有文化内涵的东西,或是说拥有独特个性的东西,比如说--传统。传统园林的继承是现代景观伸向无限苍穹的坚实根基,丧失了传统园林精髓的现代景观宛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什么要继承传统,它有除了物质层面以外更为深层次的解释吗?为什么传统园林材料的应用是继承传统的有效手段?传统园林材料与现代新兴材料的关系?新材料与传统材料如何使用才能更为和谐的阐述传统韵味?有没有较为成功的项目实例验证这些理论的可行性?……等等问题皆是本论文所研究课题目的之所在。
有别于过往研究传统园林继承方面的论文,本论文以一个独特的角度--即从探讨继承传统园林的心理基础为切入点剖析了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的“怀旧情结”对于古典园林传承的深远意义,并且不单从园林景观行业内部出发,更是力争放眼其他诸如房地产、影视、艺术、运动等行业去寻找一些普适的根植于大众内心的心理情愫,努力做到旁征博引与触类旁通,以此来说明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不能简单地从外表上流于形式、生搬硬套,而要让这些传统的古董通过现代设计与艺术手法的再包装,即冠以怀旧和复古的外衣以后再去接受公众的审阅。本文以上海新天地--一处将怀旧情怀挖掘到近乎完美的典范作为主要线索深度剖析公众在景观审美情趣上的怀旧情怀,并由此引出对传统园林材料的运用是最为直接地表现怀旧情怀的重要手段。
论文开篇对怀旧情怀的分析为后文研究传统园林材料的运用奠定了殷实的心理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展开了对传统园林材料运用的理论依据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通过举证大量实例力求将传统园林材料定义的内涵与外延阐述详尽,创新地将现代景观设计中部分新兴材料(无论是通过使用其本身的特性或者是与传统材料搭配使用)归纳到可以间接表述传统韵味的范畴,因为如果没有新旧材料的对比使用是很难继承传统园林的韵味的,换言之,新材料的使用将会为传统园林材料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勃勃生气。诸如四川成都的宽窄巷子项目,以此来引证“新旧对比”的手法是复兴传统的有力手段,宽窄巷是年轻人汇集的时尚街区,它必须拥有足够比例的新、先材料才能够将古巷的时尚发挥得淋漓尽致,大量新旧材料以不同形式进行对比是宽窄巷项目最终成功的秘诀。
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实践才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标准。论文的实证运用部分一一列举了目前广受好评的一些项目,比如说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成都宽窄巷、深圳万科第五园等,以期能够达到理论结合实际,图纸结合现场的目的。从实例中学习总结,再反作用于我们的设计理论,让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园林继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