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园林材料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e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园林景观行业经历了几近十年的快速成长期,与此同时众多年轻学者的海外学成归来以及大批从业设计师的逐步成长,景观设计行业将由现在懵懂的年轻走向稳重的成熟。这一时期的显著标志是将会有更多的学者、设计师等从业人员去关注一些真正的有文化内涵的东西,或是说拥有独特个性的东西,比如说--传统。传统园林的继承是现代景观伸向无限苍穹的坚实根基,丧失了传统园林精髓的现代景观宛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什么要继承传统,它有除了物质层面以外更为深层次的解释吗?为什么传统园林材料的应用是继承传统的有效手段?传统园林材料与现代新兴材料的关系?新材料与传统材料如何使用才能更为和谐的阐述传统韵味?有没有较为成功的项目实例验证这些理论的可行性?……等等问题皆是本论文所研究课题目的之所在。   有别于过往研究传统园林继承方面的论文,本论文以一个独特的角度--即从探讨继承传统园林的心理基础为切入点剖析了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的“怀旧情结”对于古典园林传承的深远意义,并且不单从园林景观行业内部出发,更是力争放眼其他诸如房地产、影视、艺术、运动等行业去寻找一些普适的根植于大众内心的心理情愫,努力做到旁征博引与触类旁通,以此来说明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不能简单地从外表上流于形式、生搬硬套,而要让这些传统的古董通过现代设计与艺术手法的再包装,即冠以怀旧和复古的外衣以后再去接受公众的审阅。本文以上海新天地--一处将怀旧情怀挖掘到近乎完美的典范作为主要线索深度剖析公众在景观审美情趣上的怀旧情怀,并由此引出对传统园林材料的运用是最为直接地表现怀旧情怀的重要手段。   论文开篇对怀旧情怀的分析为后文研究传统园林材料的运用奠定了殷实的心理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展开了对传统园林材料运用的理论依据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通过举证大量实例力求将传统园林材料定义的内涵与外延阐述详尽,创新地将现代景观设计中部分新兴材料(无论是通过使用其本身的特性或者是与传统材料搭配使用)归纳到可以间接表述传统韵味的范畴,因为如果没有新旧材料的对比使用是很难继承传统园林的韵味的,换言之,新材料的使用将会为传统园林材料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勃勃生气。诸如四川成都的宽窄巷子项目,以此来引证“新旧对比”的手法是复兴传统的有力手段,宽窄巷是年轻人汇集的时尚街区,它必须拥有足够比例的新、先材料才能够将古巷的时尚发挥得淋漓尽致,大量新旧材料以不同形式进行对比是宽窄巷项目最终成功的秘诀。   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实践才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标准。论文的实证运用部分一一列举了目前广受好评的一些项目,比如说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成都宽窄巷、深圳万科第五园等,以期能够达到理论结合实际,图纸结合现场的目的。从实例中学习总结,再反作用于我们的设计理论,让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园林继承之道。
其他文献
自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建筑师进入中国的建筑设计市场,而且在大型建筑投标项目中屡屡胜出。面对国内外建筑师设计水平的差异,从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速度加快,轨道交通综合体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轨道交通综合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向多元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换
城市综合体是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出现的新的建筑类型。它是城市中的居住、办公、商务、出行、购物、文化娱乐、社交、游憩等各类功能复合、相
能源问题如今成为人类发展不可回避的全球性问题,节约能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的共识。针对我国绝大部分既有建筑都是高能耗建筑的现状,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是我国
本文以建筑绿化技术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建筑学、生态学、环境学、植物学、美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阐述了建筑绿化技术的概念、功能、形式、发展方向等内容;通过对国内外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节约土地成为我国城市化的必然选择。200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即“节能、节地、节
随着当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内的风景环境面临大规模开发建设,环境保护受到重大挑战。设计好风景环境中的建筑,做到风景建筑与风景环境的和谐共
当前,湖南省城镇化已进入新型城镇化阶段,《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当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城镇规模结构,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同时强调,新
在二十一世纪城市发展的趋势下,文化产业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城市文化建筑又是城市文化和地域传统的载体,在城市经济转型和文化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国内社会经济
城市非建设用地是城市生态健康与安全的基础,具有生态服务功能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建设用地的服务功能。单一关注任何一种功能,将会导致规划管理失控,城市生态网络的生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