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镜是古人用来修饰自己容颜的生活用具,由镜面、镜背以及镜钮三部分组成,是金属铜、锡、铅合成铸就,背面装饰精美细致、灿烂多姿的图案纹饰,是我国艺术宝库中最独特的组成部分。本文由绪论、铜镜的渊源、唐代铜镜、唐代铜镜的纹饰之美、唐镜对后来美术发展的影响、结论与展望等六部分组成。本文通过铜镜的起源和制作,引申出铜镜是兼具实用功能和艺术审美功能的工艺品。纵观四千年中国铜镜的发展历史,反映出铜镜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流行期(春秋战国)、鼎盛期(汉代)、中衰期(三国、晋、魏、南北朝)、繁荣期(隋唐)、衰落期(五代、十国、宋、金、元、明、清)等几个阶段与唐代铜镜在镜形和镜钮的变化比较,分析唐代铜镜纹饰在初唐、中唐及晚唐三个历史分期的特点,从而折射出在不同时期内因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唐镜所呈现的审美心理,叙述唐代特种工艺铜镜的制作方法和代表作品。本文重点论述了唐镜装饰纹样的对称、排列、均衡、节奏等构图形式和线条、浮雕、透雕、镶嵌等雕刻手法,展现唐代铜镜纹饰的自由豪放、轻快舒展、华丽绚烂之美,以及对我国后世传统图案在表现形式上的影响。本文采用理论学习、文献阅读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从中国唐代铜镜的镜形设计、纹饰设计的特征,来探讨唐镜的发展规律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