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hangdengl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一岩相互作用作为岩土工程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是工程岩土体稳定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干湿循环过程是水一岩相互作用的重要组成。干湿循环过程中,岩石改变了水的赋存状态,同时自身也受到水的反复侵蚀。干湿循环作用将造成岩土体岩性劣化,进而影响其强度和变形,并对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产生重要影响。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干湿循环作用的劣化过程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岩石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劣化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①通过完整砂岩的室内干湿循环试验,揭示了砂岩的干湿循环劣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循环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是渐进性的,表现为初期影响较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该劣化效应逐渐减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与干湿循环次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定义了干湿循环劣化系数,用于表征干湿循环作用对各参数的影响程度。   ②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连续损伤力学和统计理论,导出了干湿循环作用下岩石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通过砂岩试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干湿循环作用对砂岩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可分为两部分:通过杨氏模量E的变化影响其中近似线性部分,通过Weibull分布参数m和F0的变化影响其中非线性部分。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将引起分布参数m和F0、临界损伤有效应力σlc*的降低,并使临界损伤值Dc增加。   ③通过室内试验和细观颗粒流数值试验,统计了岩石宏细观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分析了宏细观参数的影响效应,得到了宏细观参数关系的定量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颗粒流理论的岩石细观参数半定量确定方法,进而对颗粒流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峰值应力条件下相同围压下的颗粒接触网络和力链的分布形态均相似,但颗粒粘结的断裂数量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同时利用颗粒微梁的能量关系,导出了细观强度参数与断裂韧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了岩石细观强度参数的物理意义。   ④探讨了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砂岩细观参数和细观应变能密度的变化规律,定义了干湿循环细观劣化系数,用于表征干湿循环作用对各细观参数的影响程度。通过对颗粒细观损伤的分析,建立了以细观模量为基础的砂岩细观损伤模型,探讨了砂岩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细观损伤效应。   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节理岩体完整性系数和体积节理数与GSI评分系统的定量关系,对GSI评分表进行了修正,基于广义Hoek-Brown准则将完整岩石参数推演到岩体参数,并探讨了干湿循环作用对岩体力学参数的影响。从抗剪强度曲线折减的概念出发,改进了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强度折减法,并运用FLAC2D的FISH语言进行了相应程序化研究,对岸坡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正常和极限状态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干湿循环作用下岩体劣化效应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软岩巷道围岩松散破碎,承载力低,在工程荷载作用下,具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和强流变性。传统单一的支护手段难以保证其安全和稳定。高家梁煤矿第一开采水平2-2上煤层的巷道是典型的
钢板-混凝土空心组合板是一种新型组合板形式,是由下部平钢板、纵向开孔钢板(肋板)、矩形空心内模和上部混凝土面层组合而成。该新型板由于使用空心内模,所以具有自重轻,隔声,节能
粗骨料是制备混凝土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现有的天然砂石粗骨料已经难以维持混凝土粗骨料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天然粗骨料的替代品。整个地球每年都因旧建筑物、旧
随着CT技术的出现,克服了传统意义上研究沥青混合料方法的局限性,为数字图像和数值模拟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平台,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试验工作。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沥青混合料
本文主要针对板件相互作用对板件局部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包含以下四个部分。   (1)从工字形截面构件受压时的局部失稳特点出发,分别采用基于板件理论的精确解法、有限单
近几年所发生的大量地震灾害表明大部分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框架的破坏都是发生在梁柱节点连接处。因此,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框架结构的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是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框
水乃生命之源,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备资源。随着南昌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需水量将会逐渐增加,南昌市水资源相对短缺问题也将愈加凸显。创建节水型社会,既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与公路建设对建筑用地面积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工程都要建在较软弱的地基土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就是对以粉土和粉质粘土为
钱塘江古海塘是钱塘江河口地区防洪御潮的重要屏障,以抵御涌潮、台风暴潮、洪水等自然灾害。现40余公里的老海塘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标准塘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守在防洪御潮第一
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能耗逐年攀升,节能减排的工作势在必行,国家也出台了各种方针、政策来降低能耗。换热器作为传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节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