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期的中医临床证候,以探讨伏邪在致病阶段(发作期)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本课题采用横断面研究的设计方案,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门诊及疗区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00例,采取直接观察法及填写证候调查表的方式,采集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等相关信息,运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3.0,对主要症状、证型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候特点。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入选病例100例中,男性64人,占64%,女性36人,占36%;其中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63岁;有冠心病家族史者24人,占24%;合并高血压的有62人,占62%;合并糖尿病的33人,占33%;有吸烟史的43人,占43%;有饮酒史的27人,占27%;体重指数>28的有6人,仅占6%,>24的有49人,占49%;性情急躁有42人,占42%。2常见症状分布:最常见10个症状依次为:胸闷>乏力>气短>口唇紫暗>胸痛>口干口渴>心悸>心烦>失眠和头晕。3舌、脉特点分析:大部分发作期患者都表现为舌质暗红/紫暗/瘀点瘀斑,共占总数的83%;苔厚或腻者占75%;舌下脉络中,其形粗大或怒张,脉络淡紫或青紫者占66%,其次脉色淡红或浅蓝色,脉形细小者占40%;大多数脉象都以弦、沉、滑、弱为主,所占比例最多的9种脉象分别为弦(50%)、沉(49%)、滑(23%)、弱(23%)、代(10%)、细(9%)、浮(3%)、涩(3%)、结(3%)。4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期单一证素分布特点依次为,气虚>血瘀>痰浊>阳虚>阴虚>气滞;双证素中以痰浊血瘀最多;证型分布特点依次为,气虚挟痰瘀、气虚痰阻、痰瘀互结、气阴两虚挟痰瘀、痰浊中阻、阳虚挟痰瘀、气虚血瘀、血瘀证。结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期的证型以气虚挟痰瘀为主,痰瘀作为单一或双证素均占较大比例,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痰瘀伏邪理论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期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