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可否认,房价的一涨再涨的确一度将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面对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而从小学就开始为孩子挑选重点学校接受优质教育,而有些城市恰恰采取了“以房择校”的政策从而导致人们由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需求转移到对“学区房”的需求,由对教育的消费转移到对“学区房”的消费,而教育消费所占居民消费比例之高也体现了消费结构的变化。那么,在影响北京市“学区房”价格的诸多因素中,什么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缓解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态势,从而促进义务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选取北京市城四区(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和朝阳区)的323个小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的数据构建特征价格模型,在住房的其它特征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综合分析不同的教育资源对于房价的影响,对其作用的大小加以量化,从而揭开“学区房”溢价的神秘面纱,也可为消费者购买“学区房”提供一定的参考。另外,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于“学区房”的溢价是否有显著影响,也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 根据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市存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由此引发了“学区房”价格高企,进而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和教育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