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氧树脂对铜离子和芳香胺有机污染物同时吸附的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d_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合成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造成了水污染形式的多样性,水体中往往含有多种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不同污染物之间会产生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复合污染[1],复合污染研究不仅是水污染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的结果,也是现实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重金属-重金属[2]和有机物-有机物[3]复合方面的研究,在所表现出来的污染类型中,重金属、有毒有机污染物所形成的复合污染是普遍的环境污染现象之一[4~6]。   选用NDA-150、NJ-1和NJ-2三种树脂作为吸附剂,NJ-1和NJ-2树脂由NDA-150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氧化修饰而得,研究了树脂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对苯胺、对甲苯胺、对硝基苯胺、1-萘胺四种芳香胺有机物和铜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苯胺与铜离子同时存在时在吸附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静态吸附实验表明,所用树脂对四种有机物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属于优惠吸附。吸附能力依次为:NDA-150>NJ-1>NJ-2。低温有利于吸附,说明主要为物理吸附。比表面积的降低、羧基的提升都不利于树脂对有机物的吸附。四种有机物在树脂上的吸附量依次为:1-萘胺>对硝基苯胺>对甲苯胺>苯胺。吸附质的疏水性和分子中的取代基团的性质是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原因,芳香类有机物中含有供电子的基团(如甲基)能增加分子的电子云密度,促进吸附质与聚苯乙烯树脂之间的π-π作用,含有吸电子的基团(如硝基)则会降低π-π作用,从而降低吸附量。   三种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均符合Langrn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能力依次为:NJ-2>NJ-1>NDA-150,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与树脂表面羧基含量成正比。液膜扩散是铜离子在NJ-1和NJ-2树脂上的吸附速率控制步骤,303K时膜扩散速率常数R(l)分别为1.59×10-2min-1和1.90×10-2min-1。   复合条件下,苯胺和铜离子在NDA-150和NJ-1两种树脂上的吸附量都大于单组份时的吸附量,预负载吸附实验进一步表明,苯胺—铜离子之间络合物的形成,是两种物质吸附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选用NJ-1树脂对苯胺—铜离子复合组分(两种物质浓度均为2mmol/L)进行动态柱吸附实验,当处理量为45BV时,出水中苯胺的平均浓度为0.16mmol/L,铜离子的平均浓度为0.02mmol/L。用95%乙醇(50℃)+2.0mmol/L盐酸溶液,脱附流速为1BV/h,对苯胺和铜离子能进行分段脱附,苯胺的脱附率可达96.87%,铜离子脱附率达100%。   研究结果表明,NDA-150树脂适用于处理含芳香胺类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对芳香胺类有机物吸附效果显著。NJ-1和NJ-2树脂适用于作为重金属—芳香胺类有机物复合污染水体治理的吸附剂,对金属离子和芳香胺类有机物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准分布式传感技术发展迅速,在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缺乏与此相适应的损伤识别技术。基于此,本文吸承现有损伤识别方法的优点,改进其缺点,结
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是指在薄壁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外包钢管在节点区断开,钢管只对核心混凝土提供环向约束,不直接承担纵向荷载,形成纵筋率较高的一种新型组合柱。钢管约束
研究颗粒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实际意义,但由于颗粒材料本身的离散特性,对颗粒材料的研究需要涉及多个物理层次和机制,颗粒材料微观力学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宏观力学
高铁时代的来临,使得车桥动力耦合分析愈加重要。目前对于车体通过桥梁的动力响应问题,通常是将车辆和桥梁结构耦合为一个系统,同时进行分析,但庞大的矩阵运算会大幅降低计算效率
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饮用水资源,同时又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地下水污染修复的研究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了
国内外学者对自适应结构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目前关于自适应索穹顶形状调整路径的稳定性分析还很少。在外荷载发生变化时,自适应索穹顶能够通过作动器的工作,改变结构形状,来
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领域的国家战略,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仍是其中的主力军。然而,这种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却极少得到针对性关注。由于存在着物理不连续的连接界面
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冷弯薄壁型钢双肢拼合箱型梁腹板两侧加载的受弯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设计建议方法。首先,采用ANSYS1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Beshara所做的冷弯薄壁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降低各类爆炸事故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颇受社会关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筑结构抗爆设防问题就显得
随着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进行,土地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用地矛盾问题日趋显现。考虑到工程的需要以及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人工填筑地基技术和吹填造陆技术近些年迅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