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准分布式应变反应大跨斜拉桥损伤识别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w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准分布式传感技术发展迅速,在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缺乏与此相适应的损伤识别技术。基于此,本文吸承现有损伤识别方法的优点,改进其缺点,结合近几年新兴的准分布式(密集型测量)测试技术,发展了多种基于准分布式应变数据的损伤识别指标,主要包括基于准分布式应变模态的损伤识别方法和基于准分布式应变响应能量法的损伤识别方法两大类,其优势在于通过直接采用结构各部位的准分布式应变数据,精准地掌握结构的整体和局部动力特性,明显地提高损伤指标对结构的损伤识别能力。本文所展开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如下:   1.从多自由度动力方程出发,推导了大跨斜拉桥主梁准分布式应变响应的频域表达式,得到其准分布式应变传递函数,进而提出“准分布式应变模态”概念。通过对大跨斜拉桥结构的模态分析,验证位移模态与准分布式应变模态的一致性。并基于斜拉桥不同机构的损伤状况,利用准分布式应变模态,对其损伤识别效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2.分析了准分布式应变传递函数和位移传递函数的关系,结合随机振动功率谱谱密度理论和试验模态理论,开发了准分布式应变模态参数的新辨识方法。并通过处于随机环境激励作用下大跨斜拉桥进行了模态辨识。其结果表明,识别出的振型不依赖于外部激励的形式、大小等条件,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结构内在动力禀性,且空间局部性强。   3.逐一分析了影响应变模态差损伤指标MSD识别效果的各种因素,通过对桥梁在不同测试环境条件下的多次辨识,提出了基于准分布式应变模态残差趋势的损伤识别策略。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随机环境激励、模态归一化点位置选取、单元损伤程度以及噪声干扰水平等因素对MSD识别效果的不利影响。有效地弥补了因传统模态差损伤指标鲁棒性较差引起的对结构初期微损伤辨识能力较弱的缺陷。   4.引入应变传递函数能量谱和相对应变比能的概念,提出了基于准分布式应变响应的能量法损伤识别策略,包括能量差(ED)和相对能量变化比(RSE)损伤指标以及求解结构单元损伤度的方法。数值算例验算表明,能量法损伤指标具有很好的损伤量化能力以及抗噪声污染能力。对于结构中等损伤和小损伤,通过任一指标都能较为准确辨识;对于初期微损伤,通过综合两种指标进行识别,更能有效地减少损伤误判和损伤湮没现象,对结构起到一定损伤预警作用。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所提出的基于准分布式应变模态残差趋势的损伤识别策略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模态法损伤指标损伤识别效果不稳定、对结构早期轻微损伤不敏感的缺陷,有效地降低了各种随机干扰对损伤识别过程的不利影响。   2.所提出的基于准分布式应变响应的能量法损伤识别策略结合了准分布式应变传感数据适合结构局部区域能量求解的特点,最大程度上剔除了激励的影响,避免了采用结构的模态参数作为损伤识别的输入参数,避免了模态参数复杂的提取过程以及由此造成的诸如模态串位、遗漏、截断、模态不完备及计算等误差。
其他文献
近海风机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往往会受到风浪荷载的联合作用。作为一种高耸结构,其基频往往落在风浪荷载的卓越频率范围之内,因此近海风机是一种风浪敏感性结构。风致荷载和浪致荷
光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有机污染物已经成为污染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光催化剂,TiO2纳米管阵列因其更强的吸附能力和更高的光催化活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从实用化的角度考虑,光
地下水位变化是边坡变形破坏和滑坡灾害的主要环境因素。目前,滑坡治理措施都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滑坡抢险期间最担心的问题是降雨引起坡体地下水位上升,而导致滑坡失稳造成安全
地下水污染的加剧已引起政府和百姓的广泛关注,多种污染物共存的地下水中,有机卤化物和重金属占据相当的比例。可渗透反应墙(PRB)是当前地下水修复领域中效果较好的一种新型原
传统的抗震设计中通常是假定地基是刚性的。显然,这种人为地将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当作相互独立的部分,而不考虑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不符合实际的情况的。随着各种高层建
人工湿地是一种同时兼顾高效性和生态性,满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污水处理技术。由于目前的人工湿地技术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不可避免带有简单化和
以太湖河口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监测与采样分析,研究太湖河口区磷的季节动态与影响因素;利用模拟培养实验,研究水体中磷的变化与藻类演替的规律,辨析外源磷对河口区藻类生长的
餐厨垃圾废水富含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及脂类等有机物,是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相的主要来源,约占整个有机生活垃圾的40%~60%。其有机成分含量高、含水率较大,且极易腐烂发臭等特性决定
目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高速发展,传统梁柱节点形式的焊缝过多、现场施工困难及抗震性能较差等问题已凸显出来,切实需要在新型节点这方面做出突破,并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理论
本文主要对粘钢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正常使用性能进行研究和探讨,其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①粘钢加固受弯构件的斜截面计算理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