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教师在进行鲁迅作品阅读教学时,要实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必需一个能让教师有效付诸实践的教学方法,细读式教学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它能给教师提供一种优化阅读教学的手段。本文在对细读式教学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的细读式教学方法,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前言部分对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细读式教学的研究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大致梳理,阐述了选题的研究缘起和现状,明确了该选题的研究方法。第一章阐述了细读式教学与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介绍了细读式教学的基本内涵,论述了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师发放调查问卷,进而分析总结鲁迅作品教学现状。第二章通过分类研究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散文和小说的教学目标,探究了鲁迅作品细读式教学方法的操作内容:第一,咀嚼字句,品揣语言味道。咀嚼字句,推敲语言。有助于理解全文感情基调和语言特征。第二,挖掘主题,获取人文意义。在中学选入教材的鲁迅作品中,作为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主题: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二是中国人身上展现出来的奴性。通过深入剖析主题,从而获取文本的人文意义。第三,梳理形式,探究审美价值。品揣鲁迅作品的艺术特征、表现过程和审美方式,把握鲁迅作品的艺术美。第四,把握整体,感受经典魅力。从洞悉鲁迅的“民族忧患意识”,理解作品的内涵出发,进一步把握鲁迅的精神世界。第三章选取鲁迅选文中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和小说《祝福》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实践、探讨,最终确定教案。结语部分,就以上四部分对鲁迅作品细读式教学进行了具体论述,希望通过对细读式教学方法的阐述,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新想法,从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