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初中特殊家庭教育问题是缓解教育危机、提高这类家庭子女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我国初中教育发展的进程中,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现代西方功利主义文化的侵袭,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唯一教育标准的价值体系,而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导致初中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缺失,引发学生与家长、学校、他人、国家和社会等形成了一系列不协调的文化关系,特别是初中特殊家庭子女与家长之间亲子关系异化现象尤为突出。因此,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初中生特殊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家校联合调适的设计与实施方案,以改善初中特殊家庭亲子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邢台市初中学生特殊家庭主要是以外出务工家庭和个体家庭为主,家庭的收支情况则表现为高收入家庭和收入不固定家庭,性别结构以男生为主,出生来源地农村学生居多,随着年级的增长,亲子关系问题有进一步扩大趋向。2、流动家庭、留守家庭、再婚家庭和单亲家庭成为当前特殊家庭的主体,特殊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不够重视。父母较少关注子女意见,权威型的教育方式使得初中子女在家缺少话语权形成沟通障碍。3、特殊家庭初中学生对父母的爱戴、尊重、孝敬和感恩意识方面的缺失和不足,父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沟通的矛盾障碍,过多的行为干涉导致亲子关系疏离。4、父母对子女过于严格、苛刻的要求,对学习的过分关注,缺乏亲子沟通,学校教育中缺乏家长与子女之间亲子关系的调适性指导成为初中阶段特殊家庭紧张亲子关系的形成原因。5、沟通、合作、鼓励、关爱、理解、信任是保持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也是解开初中特殊家庭亲子关系障碍的有效路径,选择交互的、对话的、生活化的、感性的教育方式是构建良好核心亲子关系的主要路径依赖,高效沟通是做好家校合作改善亲子关系的基础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