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承运运输模式中法律关系认定及责任承担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47761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车承运运输模式是由无车承运人搭建起来的,有别于传统运输模式的一种公路货运新型业务模式,在整合公路货运运输资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让行业“零而不乱、散而有序”方面被给予厚望。根据《关于推进改革试点加快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的意见》的规定,无车承运人是以承运人身份与托运人签订运输合同,承担承运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委托实际承运人完成运输任务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相较于传统的运输模式,其涉及的法律关系更加复杂。目前关于无车承运运输模式没有直接的法律规范,无车承运人的法律地位也未被明确,因此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审理涉及无车承运的案件时存在多种裁判思路。本文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首先,通过梳理与无车承运相关的司法现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法院似乎回避了无车承运运输模式中法律关系和无车承运人法律地位的认定,裁判思路存在较大差异;其次,在总结争议焦点的基础上,分析无车承运运输模式中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即托运人、无车承运人、实际承运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界定无车承运人的法律地位;最后,在现有法律规范的框架内,分析发生货物毁损、灭失时,除保险外的责任承担问题,包括责任主体、责任期间、赔偿限额等。明确无车承运的具体运输模式,把握无车承运人的概念,从文义解释、无车承运人的核心要求以及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认定无车承运运输模式中的法律关系由一个运输合同和一个委托合同构成最为妥当,即托运人和无车承运人之间是运输合同法律关系,无车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之间是委托合同法律关系。基于合同的相对性,托运人和实际承运人之间没有直接法律关系,除非无车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之间的委托合同同时是基于当事人约定的真正的利益第三人合同(第三人是托运人),此时托运人可以向实际承运人主张权利。无车承运人的法律地位既是承运人又是委托人。基于如此的法律关系分析和无车承运人的法律地位,当发生货物毁损、灭失,承担责任的主要责任主体是无车承运人。关于无车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和赔偿限额,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双方约定、在保障托运人或收货人利益时也要保障无车承运人利益的顺序确定。文章最后,为促进无车承运运输事业的发展,分担无车承运人的责任,提出构建无车承运人保证金制度和鼓励成立无车承运人相互保险协会的建议。
其他文献
草明是我国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开拓者之一,一生致力于书写工业生产与工人生活。其创作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无论题材的选择、表达的方式,抑或主题的凝练,她都与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步伐一致,同时也保留了女作家的独特性,以女性的纤和较为完美地实现了共产党对文学创作的政治要求与艺术要求的有机统一。新时期以来,学界对草明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工业著作的开拓意义、艺术局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在交易双方之间建立了一种方便、快捷、有效、低成本的资金转让方式,有效缓解了电子交易中的支付压力。然而,第三方支付也隐藏着交易风险和安全隐患等问题。目前我国出现了多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银行卡盗刷的案件,案件呈现出盗刷数额较大,盗刷手段多样且隐蔽的特征。因此,如何解决第三方支付中银行卡盗刷存在的民事法律问题,维护第三方支付中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对于推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具有举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颁布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商业交往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对仲裁的政策也逐渐从限制仲裁转向支持仲裁,商业活动中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仲裁作为纠纷解决方式。对于违背合意作出的仲裁裁决仲裁裁决,当事人的救济途径之一是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但是《仲裁法》规定的仲裁裁决撤销事由存在不合理性,影响着整个仲裁制度功能的发挥,也不符合目前我国支持仲裁的政策。正确理解和设置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和疾病谱发生着一系列变化,这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新的挑战,也使社会对卫生类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有了更高要求,跟岗实习是卫生类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中职学生成为合格医学工作者的必经途径。因此,调查学生跟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对提高中职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W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学生、医院的部分带教教师和医院实习管理
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是加快建设我国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而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无疑需要统一的法制体系为之保驾护航。这为进一步创新立法体系,提供相应的法律供给创造了现实的机遇与空间或者说社会根据。与此同时,区域协同立法这一新兴的立法产物,尚存在一个宪法与法律根据的问题需要在法理上予以解决,此为本文的写作意图所在。我国的区域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对于相关经济区分别制定发展规划,但是对于区域
临终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殊样式,表现了文人临终状态下的朴拙情感与切实感受。本文以魏晋南北朝临终诗为研究对象,在界定临终诗的基础上,追溯渊源、总结创作概况、探讨流变、以文本为基础分析作者临终心态及生死观、归纳诗歌意象和艺术表现,试图对魏晋南北朝临终诗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临终诗是诗人表达临终情感的一种诗歌类型,凡是作于临终之际、绝命之时,且流露出临终心态的诗作,皆可视为临终诗。先秦文人的临终吟唱,两
西夏是11~13世纪我国以党项族为主体民族建立的西北地区重要政权,建国于1038年,灭亡于1227年,历时190年,先后与北宋、辽,南宋、金鼎足而立,雄霸一方。西夏王朝积极学习汉文化,吸收契丹、吐蕃、女真以及来自西方的丝路沿线各国文明,同时坚持游牧民族自身文化传统,在政治、经济、技术、宗教、艺术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创造了具有本民族色彩的特色文化,在"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北控大漠,南接萧关"的
期刊
近年来,果糖含量在人类饮食中增长已经成为肥胖及脂肪肝发生的重要因素。Day提出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病机制,即两次打击学说:第一次打击是脂肪变性,第二次打击为氧化应激。在动物模型中,糖摄取过量会造成由氧化应激和羰基应激,从而导致的细胞毒性、炎症和组织损伤。也已证实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形成是(NASH)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关键因素。用果糖饲喂的老鼠会导致胰岛素抵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寻找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经过几年基层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学习兴趣不足,最终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转变教学观念,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成为了基层学校突破现状的有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有力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变革。作为类型教育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和学习效果不佳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关系密切。而微课因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等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将微课应用于中职涉农专业《遗传学基础》教学中,在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行动研究为范式,采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旨在探究微课的制作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