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和菜叶等有机废弃物在农业废弃物中占相当的比例,此类有机废弃物的堆存引起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是公认的比较好的处理方法。蚯蚓堆肥处理有机废弃物将传统的堆肥法与蚯蚓处理相结合,通过蚯蚓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俱佳的蚯蚓粪。由于新鲜粪便、作物秸秆和菜叶等混合垃圾的初始条件不太适合蚯蚓的生长繁殖,且蚯蚓也难以忍受垃圾堆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高温,因此,畜禽粪便、秸秆和菜叶等有机垃圾在进行蚯蚓堆肥时需先进行堆肥预处理。本文以牛粪、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菜叶等混合垃圾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适于蚯蚓堆肥的物料组合以及堆肥过程中各个参数的变化,同时检测分析蚯蚓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并探讨温室气体的控制和减排策略。研究表明:(1)一系列比例的8组混合物经过39天堆肥处理后,物料的C/N由最初的35左右下降到25以下,有机质的含量也有所下降;总氮的浓度比处理前略有升高,其质量百分比由最初的1%左右上升到1.11%左右,物料中氨氮的浓度在处理过程中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后浓度在200300 mg/kg之间。(2)堆肥处理后的8组堆肥物料接种蚯蚓30天后,含有小麦秸秆的4组混合物在接种蚯蚓第11天后,蚯蚓全部死亡,存活率为0,而含有玉米秸秆的4组混合物接种蚯蚓30天后存活率在62.5%以上,其中,牛粪、玉米秸秆和菜叶垃圾的物料比例为1:3:1(干重比)的混合物蚯蚓的存活率最高,为87.5%。(3)物料比例为1:3:1(牛粪:玉米秸秆:菜叶垃圾)的混合垃圾分别经过通风堆肥和翻堆堆肥预处理后,物料的有机质含量和C/N均有所下降,总氮的含量略有升高,总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接种蚯蚓后,物料的有机质含量和C/N继续下降,总氮、总磷和有效磷的含量明显升高,总氮的质量分数由1.09%分别上升到1.30%和1.25%,总磷的质量分数分别由0.490%和0.475%上升到0.612%和0.607%,有效磷的浓度分别由2.00 mg/kg和1.44 mg/kg上升到2.10 mg/kg和1.95 mg/kg。(4)物料在通风堆肥预处理过程中前期排放CO2较多,后期减少,而翻堆堆肥预处理过程则恰好相反,前期CO2排放较少,后期增加;接种处理后,堆肥箱内CO2的浓度先降低后增加,处理结束时又降到最低。(5)蚯蚓的引入减少了废弃物处理过程中CO2的排放;翻堆堆肥是蚯蚓堆肥处理较好的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