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5G的极化码高效译码算法以及硬件实现框架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h83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未来通信中海量连接与高速传输的巨大挑战,在如今逐渐放缓的硬件摩尔定律的大背景下,无线通信中的基带信号处理算法与高效硬件实现的联合优化与协同设计变得迫在眉睫。其一是由于设备的小型化与海量传感元件连接无线网络,要求基带处理系统具有更小的面积与功耗;其二是因为以硅为半导体材料的硬件工艺难以提升,使得基带处理系统无法冀于硬件制造工艺的进步而直观性地获得性能提升,两方的压力都促使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站在硬件设计的角度优化软件算法,从而在性能与效率上得到良好折中。但是,相较于模拟射频的前端电路实现,相对更少的研究重心被放在了更加高效的数字基带芯片的设计上,只有在深入研究基带信号处理的算法特性,并结合大规模硬件设计的经验后,才能使得基带信号处理系统发挥出它的潜力。针对第五代移动通信(5G)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极化码作为5G信道编码的重要模块是近年来无线通信中研究热点,本文将立足于此,对极化码的高效译码算法与硬件实现的联合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作为第一个被证明在二进制输入离散无记忆信道(BDMC)上可以达到香农极限的信道编码,极化码于2008年提出后便引起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研究热潮,并在短短数年时间,便已于2016年正式选入5G标准,成为了增强宽带场景(e MBB)下控制信道的编码方式。其中置信度传播(BP)译码算法作为极化码主流译码算法之一,因其并行译码的高吞吐特性与软信息输出能力,具有着极大的研究潜力与应用背景,且BP译码的硬件友好特性使得其易于硬件实现。本文的研究重心便是针对于极化码5G场景下的BP译码算法的性能优化,进行算法与硬件的联合设计,且提出了高效的专用硬件实现,并在ASIC平台进行了综合与验证。首先通过对BP译码的消息传播机制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更新最小-和(RMS)译码算法,使其在迭代过程中不断更新左侧R0信息的取值,从而加快BP收敛速度。针对于早停策略的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GN与CRC的联合早停策略,帮助BP译码获得更好性能的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结合上述的RMS与联合早停策略,本文优化了传统并行BPL译码流程,提出了一种高效BPL(EBPL)译码框架,在该框架下并行BPL可以省去末端的欧氏距离判决器,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且在L=8时可以获得0.15 d B的性能提升。由于极化码BPL译码算法性能与所选的L个译码因子图的性能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图上的环路构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环路简化(LS)的选图算法。在极化码BP消息传播机制中,部分环-12会因为传播冗余而破坏,因此因子图的不同置换会改变环-12的数量与分布,从而可以通过LS算法得到所有置换因子图中具有最少环-12的候选因子图。仿真结果表明,基于LS算法的选图性能可以在L=64时,比已有最先进算法提升0.15 d B。此外,针对于极化码的5G构造,截止到现在,并没有一种BPL选图算法可以针对于特性的错误来设计相应的因子图,从而对该类型错误进行优化与降低。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于特殊错误设计的提高型因子图集合(IFGS)。通过将全零码字LLR均值作为判决极化码BP译码下的比特可靠性度量后,寻找能够通过比特置换索引将当前易错比特索引交换到更加可靠的索引的因子图,从而优化BPL因子图选集。仿真结果表明,基于IFGS算法的因子图集合对于(1024,512)极化码,可以在L=32且FER=10-4时,比LS算法提升0.1 d B性能。基于65 nm SIMC工艺,本文提出了极化码BPL译码器的专用硬件电路。在内设BP译码器方面,本文采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双列双向架构,并重新完成了数据流优化,节约了近一半的统一路由资源。其次是对于流水线设计与折叠存储架构实现的联合优化,通过合理地在特定时刻将寄存器的值用作存储输出,从而省去20%的存储空开销。此外将上述的IFGS以比特索引置换的方式提前固化在L个列表路由上,本文提出了固化列表路由电路,用以在每个使能信号到来时可以提供完成置换后的极化码BP信号输入,并优化了时钟设计,从而使得每次列表切换时仅仅需要一个额外时钟即可。最后通过合理的量化比特选取,在引入缩放因子后,所设计的BPL专用硬件电路可以在7比特量化时达到无损失性能。ASIC综合结果显示,该固化列表路由的极化码BPL译码器可以在L=32且Eb/N0=4 d B时,对码长N=1024的极化码达到5.07 Gbps的译码吞吐,其纠错性能已经超越了CA-SCL2,且面积仅为3.362 mm~2。此外本文进一步对极化码BPL硬件做出优化,针对于固化列表路由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灵活列表路由生成器的硬件设计。通过对比特索引置换列表路由的硬件表征,本文推导出一个通用的公式结构分解了各个置换因子图的列表路由,并证明任意置换因子图π的列表路由可以拆分为n-1个子路由表示,同时本文给出了适用于极化码BPL译码器的灵活列表路由生成器的硬件设计与结果。
其他文献
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PGs,也称临床指南)针对各种特定的医疗问题,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为医生提供专业可信的推荐意见与诊疗措施,是指导医疗研究和实践的最佳依据。构建计算机可执行的临床指南能够辅助医疗决策,是目前促进指南应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制定计算机可执行的临床指南需要基于文本型指南设计知识组织和表示方法,并将文本形式的指南转化为知识表示形
居住用地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南京始建以来,各发展时期的叠合创造了大量以居住用地为主的超级街区。目前,绝大多数的居住用地仍采用“住宅小区”的开发模式,面对城市存量提升对居住街区宜居化改造的要求和新冠疫情的冲击,老城居住街区的更新改造已成为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城市形态学与大数据的结合,选择南京老城范围内具有各发展时期特征的居住超级街区作为样本,结合街区路网构型认知与研究方法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以量化
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休闲旅游、县域旅游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极的现状,落实交通强国战略要求,深化交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应完善县域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优化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与品质。鉴于此,论文研究县域旅游公共交通线网组织规划方法,构建功能清晰、衔接顺畅、便捷可达、服务优质的旅游公交网络,有利于提高县域旅游资源的公交可达性,提升游客旅游出行满意度,践行绿色旅游的发展理念。论文剖析了县域旅游交通系
近年间,太赫兹波段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其科研意义与应用价值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可。140GHz作为“大气窗口”之一,信号传输在其附近频段受到的衰减较小,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毫米波功率放大器作为射频前端的重要组件,可以实现较大的功率输出,有利于整体系统的性能提升。因此,本论文在工艺特征频率较低的情况下,设计了一款D波段功率放大器。本论文首先调研了目前D波段功率放大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D波段功率放大器设
随着全国各地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层面可以支配的资源日渐增多,与此同时,农村干部手中的权力也在明显增强。因此,构建起一整套村干部“微权力”监督制度,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在农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显得尤为急迫。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干部“微权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村干部“微权力”监督制度的定义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江苏省泗阳县(以下简称S县)为对象,研究了村干部队伍及治理体系现状
超材料是一种亚波长尺寸的人工复合结构,其电磁特性来源于单元结构和排列方式,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特性,例如负折射率、负反射等。利用超材料对电磁波进行调控是电磁学领域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包括对电磁波振幅、相位、极化等特性的调控。数字编码超材料和可编程超材料概念的提出进一步简化了超材料调控的方式,可通过数字调控来实现对反射波振幅、波束偏折、极化的控制。从编码超材料以及多频多功能调控的角度出发,本文循序渐进
近年来以综合交通枢纽为节点的联程客运服务在我国蓬勃发展。空港枢纽作为重要的旅客集散地和经济活动场所,推动着“空铁联运”和“空巴联运”两种联程客运模式不断发展,其中“空巴联运”凭借其高度的组织便捷性和运营灵活度日趋主流。我国目前的空巴联运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概念面向交通,国际上提出“出行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简称MaaS)理念
机器人取放任务是目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融合最紧密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取放任务主要是在强结构化环境下利用人工示教的方式设计机器人的抓取和放置动作轨迹来完成点到点的物体取放任务,该方式不具有适应环境和物体变化的能力,灵活性较差。此外,传统方法取放空间必须局限于机器人工作空间内部,导致取放空间严重受限,取放效率较低。近年来,尽管基于深度学习的取放方法对于场景和物体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然而网络训
在政府文化部门的实践中,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是主要方向之一。无锡承担了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探索具有社会参与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本文分析了无锡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力量进行剖析,总结鼓励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政策制定经验,通过创新案例分析、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与需求调查,阐述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如政府文化职能转变急
随着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出现,养老问题逐步受到高度重视,老年人养老的首选不是冰冷的养老机构,而是拥有熟悉氛围的社区,这导致康养社区、养老社区这些应运而生的新生社区类型受到大家的追捧。但目前养老社区的设计重点多放在室内功能空间,忽视了对室外活动空间以及自然资源康复功能的利用。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景观资源、让景观专业与建筑专业配合融洽,将适老化设计、社区养老模式落到实处尚处在探索阶段。本文引入建筑景观一体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