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市场化改革分权思想开始,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发挥先进企业龙头作用与扩张效应以及带动新小企业的发展,或者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地区外企业将经济资源投入本地区,不少地方政府会选择对企业让利以换取较长期的经济发展。同时,政府补助以计划经济形式参与到社会主市场经济中,对市场经济主体---企业进行政府扶持行为。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央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也对当地的经济十分重视,所以各地都在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地方政府大多对当地的企业给予了较多的“绿灯”。当一些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经营状况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政府补助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项非经常性的收益很多时候无形中起到了保持公司融资能力和维护公司良好形象的作用,有时在进行资产重组时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政府对经济的发展层面上看,政府行为使得企业不断壮大,可实现地方经济利益的增加;其次,地方形成既得的利益后,地方政府可以达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并提升公共治理绩效的目的。上市公司在进行账务处理的时候,可以把政府补助作为企业当期的损益来确认,通过多数研究表明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因为它对那些亏损的企业是非常有帮助,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通过盈余管理,使其取得更好的经营业绩,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赖程度,便于融资。在中国目前的分权制度下,政府补助的行为是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政府逐步参与到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又对市场经济的影响颇大,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博弈下,政府对企业的政府补助扶持行为是否有选择性?判断依据又是什么?从企业来看,政府补助这一笔非生产性补助无疑是企业最快的融资手段,甚至是能够帮助企业“起死回生”的良药,但是政府补助的获得是通过政府的审批的,所以企业会努力建立和保持与政府之间的联系,然而现在体制的改革的重点就在“政企分离”,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政治联系也逐渐受到阻碍,那么企业对政府的沟通就仅仅限制在日常的业务联系中,那么税收就会成为企业向政府“示好”的重要因素。那么企业会不会通过高额纳税的手段向政府建立良好的形象,获得政府的关注和亲睐,从而获得政府的扶持,达到寻租的目的呢?本文将政府补助与企业纳税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作为对上述问题的考虑解释,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以及。综述分析前人对政府补助领域的研究,以我国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调控角色、中国现在的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为背景,阐述政府与地方之间的博弈关系,企业向政府的寻租行为以及政府的公平理论,通过对理论的疏导阐述,并通过对四川省政府补助以及纳税情况的现状分析,本文提出了研究的三个假设:假设一,政府补助与企业纳税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呈正相关关系。即企业向政府所缴纳的税费越多,带给政府的经济利益越高,政府划拨给企业的政府补助程度亦会越高;假设二,政府补助与企业纳税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呈负相关关系。即企业向政府交纳的税费越少,甚至可抵扣未缴税额越高,政府的扶持力度越高;假设三,政府补助与企业纳税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即无论企业向政府交纳的税费多与少,政府给予企业的补助不受企业纳税额的影响。选择四川省政府上市公司A股数据对以上假设做出实证检验,得出实证结果,政府补助与企业纳税之间呈负相关显著关系,说明四川省上市公司目前并没有通过企业的高额纳税向政府寻租的现象;且四川政府对企业纳税的激励力度不大;四川省政府对当地的上市企业的扶持方向是针对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体现为四川省政府对纳税越少的企业给予的补助高,对纳税越高的企业给予的补助额反而越少。最后本文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做进一步思考,提出问题和建议。并且阐述本文在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