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人类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超过3000万人。HBV感染是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在6岁以前受感染的人群中,约25%在成年时将发展成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所以HBV感染是我国也是世界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迄今为止,根据HBV全基因组序列差异≥8%或S基因序列差异≥4%,可将HBV分为A、B、C、D、E、F、G、H 8个基因型。目前已有报道,不同基因型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基因亚型。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HBV基因型及亚型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亦可能与被感染人的种群、感染途径、疾病的感染谱、病情的进展和预后以及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等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为了解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在山东地区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我们进行了本研究。材料和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了277例山东籍不同临床类型的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42例,急性乙型肝炎11例,慢性乙型肝炎185例,乙肝肝硬化3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4例。比较不同临床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中HBV基因型构成的差异,及不同基因型在ALT、HBV DNA等方面有无差别。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27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232例(83.8%)可检出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20例(8.6%),C型198例(85.3%),B/C混合型14例(6.1%),未检出A、D、E、F基因型。在B基因型中,16例(80%)为单一Ba基因亚型,3例(15%)为Bj基因亚型,1例(5%)为非Ba/Bj基因亚型;C基因型中,C2基因亚型159例(80.3%),非C1/C2基因亚型39例(19.7%);14例B/C混合型感染的亚型中,Ba+C2亚型占11例(78.6%),Ba+非C1/C2基因亚型3例(21.4%)。在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中,HBV基因型的构成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557),二者合并后C基因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慢性HBV携带者,分别为88.1%和68.8%(P=0.000)。在≥20岁组C基因型占绝大多数(87.3%),<20岁组C基因型仍占多数(65%),但B基因型达30%,≥20岁组C基因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20岁组。所有B基因型均为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在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中,未检测到基因B型。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基因C型ALT值显著高于B型,分别为125u/L和68u/L;基因B、C、B/C型之间,HBVDN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基因型的分布与性别无关。结论:山东地区HBV感染者中,存在基因B型、C型和B/C混合型,未发现A、D、E、F基因型。C基因型中以C2基因亚型为主,未发现C1基因亚型,存在非C1/C2基因亚型。在B基因型中,Ba基因亚型占绝大多数,存在Bj基因亚型和非Ba/Bj基因亚型。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的C基因型比例高于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C基因型ALT水平显著高于B基因型。基因型的分布与年龄及HBeAg状态有关,与性别、HBVDNA水平无关。